隨著樓市調整不斷收緊,普通購房者的買房成本也在不斷上漲。部分熱點城市的樓盤在開盤時,往往要求購房者全款購買,或者提高首付比例,正常首付比例的要往后排。
同時,由于樓市調整導致成交量持續下滑,不少開發商為了提高銷量,選擇鋌而走險,誘導購房者選擇“房抵貸”、“首付貸”等融資手段。原本已經銷聲匿跡的“首付貸”重出江湖。
“房抵貸”、“首付貸”作為融資的手段,如果違規流入樓市,危害著實不小。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樓市調整,重點就是要打擊投資、投機性購房行為。尤其是炒房行為,炒房者通過借貸、融資等手段,讓大量資金流入樓市,實質上就是一種加杠桿的行為。之前筆者就給打擊分析過,炒房者炒房幾乎都不用自己的錢,相當于是空手套白狼。因此,炒房行為遭到了嚴厲的打擊。
同樣,“房抵貸”、“首付貸”本質上也是一種加杠桿的行為,與現在房地產市場的去杠桿原則相違背。
“房抵貸”是指借款人將自己名下的房產作抵押,向銀行申請一次性或循環使用的消費或經營用途的人民幣貸款。“房抵貸”相當于將貸款購買的房子再次抵押,獲得錢再用來購房,這其中的風險可想而知。“房抵貸”的資金如果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短時間內會釋放大量的購買力,對房價產生沖擊。而且,一旦購房者無力還貸,將對整個經濟產生不可估量的危機。08年美國次貸危機,直接導致雷曼兄弟銀行破產,就是最好的例子。
同樣,“首付貸”的危害也不小。開發商、中介機構為了緩解資金壓力,打出“首付10%、無息、無手續費,開發商墊資”等廣告,違規促銷。“首付貸”降低了購房者入市的門檻,也增加了購房者的風險。因為在高房價的背景下,購房者不但每個月要還高額的房貸,而且還要還首付貸的欠款,而且首付貸的欠款的期限往往更短,利率也更高。有媒體報道,金融機構在開展“房抵貸”“首付貸”等業務時,收入要比正規房貸業務高30%至50%。這些還貸能力不足的購房者進入房地產市場后,隨時都有無力償還貸款的情況發生,從而導致違約風險升高,金融機構也會產生大批的壞賬,從而影響整個金融系統。
因此,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開始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個人經營性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開展自查工作,重點檢查“房抵貸”等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情況。
按照規定,提供“首付貸”墊資的開發商,可遭重罰,甚至吊銷其資質。另外,購房者切不可一時沖動,選用“首付貸”買房。買房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有錢再買,沒有足夠的資金,還是選擇租房。而且,隨著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未來租房也可以獲得和買房一樣的權益。切不可因一時的沖動,背負上無法償還的債務。(原標題:普通購房者再迎利好 資金違規流入樓市再遭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