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地積極
實際上,為了繼續保持規模增長,加之銷售情況的良好,龍頭房企們于拿地方面仍舊表現活躍。
數據顯示,前8個月,從拿地權益金額來看,碧桂園以1353億元的土地成交權益金額繼續位居榜首,萬科以917億元上升至第二位,保利以791億元繼續穩居第三位,恒大、中海、龍湖緊隨其后。而TOP10企業前8個月拿地總金額高達6184億元,占TOP50企業的51%,大型龍頭房企的土地資源優勢愈發凸顯。
同時,股權并購也已經越來越多的成為龍頭房企增加土地儲備的一種方式,相比招拍掛,房企以并購方式獲取的土地,成本往往更低。
例如融創此前斥資438億元并購的萬達13個文旅項目(持有91%股權),折合的樓面地價不足2000元/平方米,部分地價甚至低于當初萬達拿地的價格,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孫宏斌(融創中國董事長)撿了一個“大便宜”,并使之具備了沖擊第一集團的實力。
而萬科于6月底拿下的廣信資產包(含股權和債券),雖然總價高達551億元,但資產包內包含廣州市區16宗可開發土地,對應權益可開發計容面積約為211萬平方米,其中約98%均位于荔灣區、越秀區,周邊基礎設施及配套完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屬于十分稀缺的戰略資源。“土地集中有利于統一的規劃開發,可為企業解約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如果是招拍掛的形式,即便花費更多,也不可能一下子獲取廣州市區這么多土地。”有行業分析師稱。
碧桂園首席財務官及副總裁伍碧君則表示,“并購是主流的擴張方式,碧桂園也有項目在洽談,適當時間會進行公告。”
此外,一二級聯動開發也已經成為龍頭企業穩定獲取土地儲備的法寶。碧桂園方面透露,其參與的一級土地開發項目,可售資源達10563億元。莫斌指出,一級土地開發是碧桂園為持續發展做出的戰略部署。融創方面則表示,公司目前持有5000萬平方米一二級聯動項目。
需要注意的是,聯合拿地開發也已經成為大型房企的主流選擇。以執行“小股操盤”策略的萬科為例,截至8月底,萬科通過招拍掛取得的117塊土地中,合作拿地達到51幅,占比44%。“不止是小開發商和龍頭開發商的合作,隨著土地價格的節節攀升,大型房企間的合作也越來越多,而這也有助于房企分散風險。”有分析人士稱。(原標題:房企三強銷售突破萬億元 全年商品房銷售額或再創新高)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