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9月6日電(繆璐)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員胡潤6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九年前我們第一次做財富報告時,港澳臺高凈值家庭的購買能力遠遠超過大陸城市,而如今,已經被大陸反超了。”
胡潤研究院9月5日發布的《2017胡潤財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大中華區擁有600萬元(人民幣,下同)資產的家庭總財富達125萬億元,是大中華區全年GDP(國內生產總值)的1.5倍,其中中國大陸占八成。上海首次超越香港位列第三,北京(樓盤)、廣東分列榜首。
報告顯示,北京擁有最多600萬元資產家庭、億萬元資產“超高凈值家庭”和3000萬美金“國際超高凈值家庭”,而廣東擁有最多千萬元資產“高凈值家庭”。
報告指出,上海是600萬元資產家庭和千萬元資產“高凈值家庭”增速最快的城市,分別比去年增長9.8%和12.2%。上海600萬元資產家庭首次超越香港,比去年增加4.9萬個,達到55萬個,增幅9.8%,其中擁有600萬元可投資資產的家庭數量有19.2萬個。
相較而言,香港600萬元資產家庭比去年增加1.7萬個,達到52.8萬個,增幅3.3%,其中擁有600萬元可投資資產的家庭數量有18.5萬個。
上海金融學院統計系主任溫建寧告訴中新網記者:“從數據對比來看,上海的600萬元資產家庭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增幅比較大而且迅速,而香港則處于一個穩定增長階段,增幅雖低,但比較平穩。”
溫建寧認為,上海600萬元資產家庭數量首超香港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原因:一是隨著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等中心的建設,上海的吸引力與日俱增,使得中國大量的高資產家庭向上海集中;
二是去年上海房價的快速增長,使得上海600萬元資產家庭中,很大一部分增長由房產導致,“600萬元資產基本上就是目前上海100平方米房子的價值”;
三是上海產業結構的調整,金融和高科技行業“造富效應”明顯,使得個別家庭財富增長較快。
對此,胡潤持相同看法,“房價及創新行業主要帶動了‘高凈值家庭’數量的增長”,但溫建寧對此并不樂觀。
溫建寧表示,“財富結構反映當前經濟結構,上海600萬元資產家庭的高速增長仍需警惕,要防止經濟脫實向虛和收入分配不均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