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金九銀十”的傳統說法,“供銷兩旺”是必備的特征。供應充足,才能保證市場的熱度。但目前,北京9月擬入市的新盤(含老項目后期)的總數不超過20個,其中以龍湖天瑯、首開住總·棠頌別墅、興創·榮墅、萬科·翡翠四季為代表,低密度產品站到新盤總數的三分之二左右,這個情況是比較罕見的。
歸根結底,是前兩年供地不足情況的延續,也有開發商對金九信心不足的因素。當然,很多粉絲問到新盤和二手房的邏輯關系,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復雜課題。北京目前“舊房換新房”的改善型置業比例超過一半,可以這么理解,每賣出10套改善型新房,則意味著對應就要賣出5套二手房。
新盤推盤的供應減少對二手房的影響喜憂參半,很難推理。所以我們就看一個定性而非定量的指標,那就是市場的情緒——全體購房人和賣房人怎樣感知并應對新盤的成交萎縮。
二手房成交量如何?
目前的統計數據是,北京8月二手房的成交量在8000套以內,相比7月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增長。
因網簽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不排除9月份的網簽數據較8月份有小幅的抬升。當然,只要網簽量低于10000套,市場的陰跌和橫盤則將持續。
目前各家的統計數據情況不一。綜合各類信息來看,全市二手住宅均價跌幅目前在13%-14%。只要市場不出現非理性情緒(當然,不理性的代價就是儲備措施的出爐),第二輪還有的跌,全盤逐步向20%靠攏。
為何板塊分化如此嚴重?
本輪下跌的一大特點,是板塊的分化。有的板塊,房價跌幅一探到底,快速回落,成交房源的跌幅突破了25%。而個別區域,跌幅甚至僅在10%左右徘徊。
歸根結底的原因,有兩點。第一,在于城市熱點板塊的形成。核心區(東、西城)處在輿論的浪尖之上,不被關注是不可能的;第二,700-1000萬元總價區間的高品質社區,在嚴厲的限購限貸政策下,仍可通過置換來取得,因此相對抗跌。
隨著這輪下行周期的深入,一方面這種不均衡的局面會有所平緩,另一方面同時也將奠定未來板塊價格分布的新常態。(原標題:拆哥| 站在九月房市的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