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9月4日報道,日本調查公司東京KANTEI的統計顯示,2016年在東京市,黃金地段的“過億日元住宅”和23區的高價住宅占供給的一多半,銷售價格上漲2.5%,房價收入比(住宅銷售價格除以員工人均年收入)也上漲至11.46倍。也就是說,現在在東京買一套新房,需要努力工作11.46年。
而在整個東京圈(包括東京都、崎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新建住宅價格(以使用面積70平方米為例)是551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29.4萬元),比2015年下降2%,這是5年來首次下降。另一方面,東京圈的員工平均年收入為51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0.8萬元),同比提高了1%。兩方作用下,房價收入比下降了0.31個百分點。現在的房價收入比為10.68。
報道稱,房價收入比雖然有所下降,但處于較高水平。并且由于住宅價格感覺相對偏高,千葉縣和埼玉縣等價格降低的住房正在增加。尤其是千葉縣的千葉市、柏市和松戶市等地,價格適中的大型住宅供給增加,平均價格下降幅度超過10%。就連東京市,目前也出現了下降的跡象。東京KANTEI主任研究員高橋雅之指出,“出現了按以往價格賣不出去、降價1成左右出售的房產”。
在日本二手房通常會貶值,2016年東京圈二手住宅(10年房齡)的房價收入比為7.13倍,上升了0.44個百分點。超過7倍已是23年來的最高水平。主要原因是銷售價格提高了8%。東京圈二手住宅方面,東京市房價收入比為9.13倍,為日本全國最高,神奈川縣為7.65倍,高居第3位。高橋認為,“首次購房者從新建住宅轉向了二手房,因此二手房價格上漲”。
據悉,日本政府曾提出使民眾能以5倍年收入購買大城市圈住宅的目標,并于1992年在內閣會議上確定。但是,日本住宅價格的房價收入比目前以大幅超過5倍的水準發展。高橋認為,“雖然很難迅速降至7~8倍,但會進入價格調整的局面,房價收入比也將逐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