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拆遷滯留區,經過半年拆違、半年環境升級改造,如今的新中街社區如花園一般。馬建國、賈金生等搬出去租房住的老居民,又陸續搬回來了。
新中街社區位于工人體育場對面,走進平房區,腳下是新鋪的柏油路,寬敞舒適。路兩側花池連通,花池里花草繁茂,一路走來,不時看到粗壯的大樹。花池后面灰磚砌墻,墻上鏤空的窗戶用花磚拼成各種圖案,明清風格古樸雅致。從一處月亮門進去,里面還藏著小花園,木亭子木椅子,大爺大媽在里面搖著扇子聊天。一派老北京胡同風情。
從路兩邊的磚砌門洞往里走,通道狹長,兩個人勉強并肩通過,兩側是一間間平房,過道上堆著一些雜物。從新舊不一的門窗望進去,能感覺到室內空間的局促。居民介紹說,這片老房子已經有60多年歷史了。
“新中街一至四條占地約5.9公頃,平房院落約70套、600多間,簡易樓房10棟,居民1400余戶約4078人。”東直門街道辦事處城市綜合管理科科長徐為本介紹,該區域為拆遷滯留區,房屋、給排水、線路等公用設施建設年代久遠,長期處于失管狀態,已經嚴重老化。而且,在南北向5條道路、東西向2條道路兩側,蓋起了大大小小300多間違建,道路窄的地方不足一米。
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東直門街道對新中街地區進行了改造。2016年下半年,新中街社區大規模拆違行動開始,共拆除違法建設約259處、約7000平方米,清除了無照經營,打通了多條消防通道,減少了社區的安全隱患。拆違還讓原本圈于屋內的20多棵60歲高齡的大樹重見天日。
去年10月開始,街道先后完成了環境改造的招投標工作,并同項目設計方多次到現場聽取居民意見,商討改造細節。今年初,新中街社區綜合環境提升項目正式啟動。對拆違后的平房進行外墻保溫,鋪設透水磚、石材、瀝青混凝土路面,雨污水管線、井蓋、電箱、電力電纜、計量箱等要么改造要么換新……如今,改造基本完工,環境煥然一新。
工程見縫插綠,完成綠化面積約750平方米,栽植亞喬木、地被花卉、綠籬、多年生花卉,搭配大馬士革玫瑰、豐花月季和其他宿根花卉,形成錯落有致的景觀。針對社區環境擁擠、居民常年沒有休閑納涼場所這一情況,項目專門為居民定制了兩處休閑廣場,面積800余平方米。
環境好了,搬走的居民又回來了。這不,新中街一條39號院里的馬建國家就正在裝修,再有一個禮拜就能入住了。“過去是因為環境不好,才跑到遠處租房子住。現在環境好了,趕緊搬回來,還是跟老街坊住一起舒服。”今年58歲的馬建國說。不但馬建國,居民賈金生這兩天也要搬回來。
“下一步,街道計劃把新中街小區納入物業管理。目前已經召開兩次居民代表大會,就后續物業管理問題進行討論,我們還計劃成立居民自管會、互助小組等,讓居民在這里生活的更安全,更方便,更舒適。”徐為本說。(原標題:新中街換新顏迎回老住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