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貿易復蘇帶動航運需求增長,世界最大集裝箱企業實現扭虧。8月28日晚,中集集團公布2017年中報,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及其他權益持有者的凈利潤7.97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3.78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對于上半年業績向好,中集集團在2017 年中報中表示,上半年全球貿易整體呈現向好趨勢,集運貨量增長超出預期,供需失衡的情況相對改善使得運價持續回升。出于對當前用箱持續緊張的局面和對后續形勢的看好,客戶普遍加大了對新箱的采購力度。
具體看來,上半年中集集團的主要產品——普通干貨集裝箱累計銷售 53.57 萬 TEU(去年同期:23.83 萬 TEU),同比增加 124.80%;另一主要產品——冷藏集裝箱累計銷售 3.51 萬 TEU(去年同期:2.23 萬 TEU),同比增加 57.40%。
據行業分析機構克拉克森最新預測,2017 年全球 集裝箱貿易增速約為 4.8%,處于近年來增速水平的相對高位。中集集團預計,下半年全球集運業供需失衡 的局面有望進一步改善,班輪公司業績也會有明顯提升,客戶購箱意愿有所加強,使今年集裝箱的整體需求呈現較大增幅。
在集裝箱業務表現靚麗的同時,中集集團的海洋工程業務則是另一幅光景。
2017年中報顯示,在行業持續低迷的嚴重影響下,由于新增訂單縮減及手持訂單延期交付等原因,海洋工程業務的銷售收入為人民幣 12億元,同 比大幅下降 67.21%;凈虧損大幅擴大至人民幣 5.5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中集集團的海洋工程業務主要由下屬的中集來福士負責。2013年,中集集團并購來福士,目前中集來福士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大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制造商,中集海工業務由此迅速壯大。
在此情況下,中集集團試圖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改善中集來福士的經營狀況。
7月24日早上,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中集集團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表示,本公司收購來福士以后,通過整合現已大幅提高生產效率,也在積極采取引入戰略投資者、拓展非油氣海上裝備、計劃剝離部分閑置資產等措施,以緩解壓力。
中集集團為海洋工程業務引入戰略投資者的計劃“有章可循”。
在此之前,中集集團在房地產業務板塊實施的混改方案已經落地,碧桂園實現入局。
7月17日,中集集團發布公告,旗下控股子公司—中集產城(中集集團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集申發持有中集產城82%股權)擬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碧桂園地產。碧桂園地產擬出資9.26 億元,獲得增資完成后的中集產城25%的股權,中集申發持股比例持股變成61.5%。
中集產城主要負責中集集團的房地產業務,其代表項目包括東莞松山湖的中集智谷、廣東新會的中集智庫和青島膠州的青冷孵化園等。目前,公司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近10個城市擁有產業園、商業及住宅綜合開發集團,開發項目面積逾200萬平米,土地儲備面積近千萬平方米。
中集集團表示,本次增資引戰有助于中集產城吸收和利用行業龍頭企業的資金、人才和專業經驗,增強中集產城的資本實力和業務發展能力;且能夠更加有效地盤活和利用本集團現有土地資源,使產城業務成為本集團未來業績增長的新動力。(原標題:集裝箱老大中集集團扭虧 各大業務冷熱不均|新京報財訊)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