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方正證券公司協辦的博智宏觀論壇第十九次月度例會召開。本期會議主題為"大都市圈發展戰略與政策"。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徐建國在會議上表示,中國的經濟增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增長的主要成績都是工業化帶來的。工業化是城市化的初級階段,下一步就是城市化,城市化階段也已經來了,以后的增長模式一定會變,而這個拐點在2013年已經發生了。
徐建國認為,在中國改革進程中,“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后”是一個顯著特征,工業化是主導,城市化是附屬。但是,從工業化到城市化的拐點在2013年已經發生,集聚的模式已經開始發生了變化。
徐建國說,1978年以來的經濟增長主要就是工業化,2000年以后加入WTO中國逐步成為世界工廠,我們一切都能夠生產,工業技術的進步是超出想象的。從工業化率和城市化率的比率來看,中國的比率非常高,說明工業化遠超過城市化。2013年以后,中國城市化率速度在上升,而工業化率增速在減緩。這個數字近幾年在上升,2000年只有1.1左右,到2015年的數據是1.43,而全球的平均水平是1.99,說明中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比例顯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工業化主導的城市化進程在2013年已經是一個拐點,以前是工業化主導城市化為輔,以后應該是城市化為主、工業化為輔,逐步進行產業升級。對比城市的規模和其對應的GDP,可以看出2004至2012年這段時間中國小城市的經濟增長略快于大城市,2013年以后規律發生了變化,大城市比小城市要快一點。對比城市人口與GDP的變化,可以得到相似的規律——小城市的GDP在2013年以前比大城市增長得快。
徐建國表示,在工業化階段,在任何地方的生產都可以帶動經濟增長,但是當大規模工業擴張結束以后,成本高得多。
徐建國認為,房地產作為城市的重點行業和國民經濟的支柱,也清楚顯示2013年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元年。他說,2013年以前各種城市價格統漲, 2013年以后是一線大漲,二線小漲,三線幾乎不漲,這是中國房地產價格的規律。2013年以前,因為工業化驅動,任何地方都會帶來生產、收入,帶來房地產繁榮,而現在小城市根本沒有這樣的機會,如果再建下去,幾乎就是純粹的浪費。
徐建國表示,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講,中國的經濟結構的轉變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在2013年已經開始了,從出口結構、消費結構、生產結構,服務業占比、消費占比的變化都可以看出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