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北京樓市最大的動靜,莫過于兩件事:一件是北京金茂府、招商中國璽和華潤昆侖域,三個內城頂級豪宅項目率先突破8萬元/平米的限價壁壘,以9萬+/平米的預售價格取證。第二件就是共有產權住房的推出,重拳保障北京剛需人群的住房需求。
頭一件政策松動,說明了樓市高端住宅雖然短期內可以被抑制,但整體的價格趨勢依舊會按照市場認可的價值來走。9萬+的價格明顯仍算撿漏,是以上述項目都成了買房人有錢都未必買得到的搶手貨。
第二件政策改變,則為樓市剛需人群打了一劑強心針,北京市場豪宅化不可逆轉,但剛需購房者的住房需求仍然可以通過政策手段進行保障,并且可以享受未來房屋的升值回報。
高端有市場,低端有保障,兩者走勢都明確了,這個時候處于兩者之間的改善置業購房人如何走?
換房的窗口期已至
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土地成交額漲逾四成。由于去年開發商基本都賺了個盆滿缽滿,所以在購買面粉上皆不遺余力。在北京,今年上半年更是迎來了一次供應熱潮,房企在京拿地的熱情也絲毫不減。
增大供應無疑是穩定樓市的根本,不過為了長久建立租售并舉的長效機制,北京市近來的土地已經與自持商品房、自住型商品房(以后的共有產權住房)等政策性住房綁定。
以剛剛過去的7月份為例,10宗土地拍賣中,有4宗的競買報價達到了價格上限,轉為競報企業自持商品住房面積比例。盡管針對土地價格的調控不斷,連未來售價也多有限制,房企為了在北京有項目可生存,仍然拼搶積極。
由來都是地的成本,決定了房的價格,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未來北京的純商品房只會越來越高端化,因為房企必須靠這部分的利潤來填補配建的保障房或是自持商品房的成本。這一跡象其實已經顯現,縱觀今年的北京樓市,5萬元/平米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樓盤的起步價。
處于夾心層的改善型業主們,不得不面臨一個現實,未來的樓市成交結構中,會用政策房、低價房來中和整體的高房價,剛需類住房由于大量政策投入,飆漲的希望渺茫。這意味著,想換的高品質新房漲價速度會比自己準備轉手的這套,漲得更快。
這是從長期趨勢做出的判斷。從短期來看,現在北京樓市的成交已經接近歷史最低點,不論是開發商還是購房人,都已經開始行動,買樓或買房。二手房議價空間大,新房價格被政府嚴格控制,對于有實在購房需求的人來說,今年下半年到年底這段時間,的確是出手的窗口期。
當然,抄在最低點,這個高難度動作,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
一次性換進中央別墅區
前幾天,房小評新認識一位朋友,她也把換房的目標定在了下半年。最近正在北京四處看房,一圈下來心灰意冷,因為動輒1000萬的新房實在是對人類太不友好了——尤其是二套資格的首付8成,賣掉老房子都填不上。
價格永遠是買房最重要的因素。對于這些改善型業主來說,能以幾百萬買一個不算太偏遠的房子,而且房屋品質、服務質量不錯,就算心愿達成了。
最后,房小評給她推薦了陽光城·檀悅,而且原因很簡單,約630萬就可入住中央別墅區。
這是陽光城北上京城后,在后沙峪板塊的首次亮相,以優惠價格推出三居洋房,無疑是為了聚集更多人氣,為之后項目中更高端的疊拼、聯排產品造勢。如果現在買入洋房,隨著整個別墅社區的后續開發和投入,必定會帶來價值的上揚。
更不用說,住進這里可以享受整個中央別墅區發展多年的高端醫療、教育、生態、休閑配套資源,以及進一步完善的道路交通與軌道交通條件。各類生活所需配套,經過二十余年發展,共同在這里造就了一個成熟生活區的繁榮。
陽光城·檀悅當前推出的洋房,全部為一梯兩戶的三居改善型產品,室內功能分區合理,南北通透的格局,搭配大面寬玻璃窗,使整個空間通透性極佳。洋房的業主們從自家南側放眼望去,便是項目后期將推出的別墅類產品,綠蔭成簇,視野零遮擋,別墅社區的優質景觀一覽無余。
整個項目為新亞洲風格,建筑立面中部采用楔形石材干掛,很好地提升了建筑質感。建筑立面中軸對稱,極富儀式感的同時,也體現了中式風格的莊嚴與現代建筑的簡約。
總價630萬換來坐擁中央別墅區二十余年成熟配套,享受三居的寬大居住體驗,對于想要改善升級居住條件的買房人們來說,不是隨時都能有這樣的機會。
(原標題:高端有市場,低端有保障,夾心的改善去哪兒?)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