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近期上海二手房市場交易不容樂觀。一家機構數據顯示,2017年7月上海市二手住宅共成交10661套,環比下降7.88%。鏈家地產統計數據顯示,7月上海二手房成交同比下跌62.95%;其中二手住宅成交1.17萬套,環比下跌4.23%,同比下跌65.31%。二手房已經連續多月成交量下跌。
另據一家第三方機構統計,7月通過中介公司進行交易的二手房有7600套,占總交易套數的71.29%,較6月下降3.30個百分點。
該機構還指出,7月,上海市中介機構關店幾百家,備案數量減至2911家,其中有1089家中介機構在本月有二手住宅交易記錄,占比達37.41%。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為此向中原、鏈家相關人士求證關店情況,獲得回復均為:沒有特別大的調整。中原地產方面還透露,下半年還要在武漢等出臺了“租購同權”配套政策的二線城市加開門店。
市場膠著
據部分經紀公司門店員工介紹,不少置換型買家因為自己的房子很難售出而一直無法置換,這是二手房交易放緩的主要原因。
綜合多家中介機構數據,從今年3月份開始,上海的二手房成交就開始呈現明顯下滑態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走訪中介門店時了解到,某些區域的門店租約到期,今年索性就不續租了,而是并入最近一家門店,原來的業務員仍然對接其原屬區域,只是工作地點轉移。
但是,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傭金下調了。多家房產中介的二手房服務費率普遍在此前房屋總價2%的基礎上進行了下調,最高可以打5折。一名消費者表示,現在中介為了促成成交,態度也變得很好了。該人士遇到過上下家各付房屋總價0.5%、一共付房屋總價1%的中介費情形;也有中介人員表示,在其選好房子后,可以跟業主協商,根據房子的總價來決定給出的折扣。
與此同時,中介的行業集中度也在提升。據前述機構統計,7月上海TOP20房產中介的總市占率較6月份上漲4.54個百分點至49.49%。其中,房產中介成交套數榜前三位排行有小幅調整,榜首依舊為德佑(鏈家)成交1905套,市占率17.87%;太平洋由上月的第三名提升至次席,成交量為717套,市占率6.73%;易居降至第三,成交量為689套,市占率6.46%。
二手市場表現也傳導到一手市場。據統計,上海在8月第二周新房成交繼續為“零”,自7月中旬以來供應低迷,進入8月后直接出現長時期“斷檔”,這對后續成交帶來更多壓力。分析認為,隨著新盤搖號以及操作細則落地,房企也會行動起來,在9月應該會有補量推盤的動作。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表示,當前買家入市意愿本身不強,加之供應緊縮后更影響成交,從趨勢判斷,未來1-2周成交仍會在低位盤整。近期信貸收緊對市場影響持續發酵,上海執行首套房貸利率上升10%措施的銀行越來越多,最主要的是審批時間和放款時間有不同程度延長。由于多數買家是置換型,資金到位時間慢,對整個交易節奏有很大影響。
調整風險
上海房產經紀公司出現較多關店現象的傳聞最早是在今年5月出現的。彼時一線城市已全部上調房貸利率,提高購房的資金成本以達到去杠桿、調控樓市的目的。
隨著國內信貸環境整體趨緊,不只房產中介,房企也將面臨現金流問題。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調控的層層深入,未來進入“四限”(限購、限貸、限價、限售)的城市還將持續擴容,主導本輪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爆的核心動力已出現衰減跡象,尤其是房價虛高、嚴重透支的二、三、四線城市,或面臨樓市調整風險。
克而瑞研究中心認為,房貸收縮,或將是樓市調整“拐點”到來的導火索。在去庫存、去杠桿的情況下,實體經濟增速企穩并有所回升,央行明顯調降了貨幣投放力度,M2增速回落。
從目前的成交數據來看,深圳、蘇州等城市已經出現“有價無市”的跡象,樓市成交持續縮量。
下半年一線城市成交不明朗,而不少房企在二三線城市的土地儲備也將在下半年入市,比如旭輝將會在今年10-11月陸續在全國推盤30多個。因此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二三線城市在年底會有一波成交小高峰。(原標題:上海經紀公司合并店面背后:二手樓市成交持續下滑)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