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經濟學家樊綱在2017博鰲房地產論壇上表示,房地產稅是樓市調控的一個長效機制,呼吁趕快實行,房價不會暴跌。對于房產稅對抑制房價不起作用的聲音,樊綱說,是中國的房產稅稅率太低,“天下沒有不起作用的價格,只有不夠高的價格”。
呼吁盡快征收房產稅的聲音,好多年前就有了,國家對此議一直很慎重。在一些主張盡快征收房產稅的人看來,房產稅簡直有百利而無一害,既是樓市調控的長效機制,還能抑制房價上漲,而且還不會導致房價暴跌。這種邏輯是這樣的:只要開征房產稅,房價漲稅收就漲,房價瘋漲的時候,購房者要交的稅甚至比工資都多,承擔不起的,就得換小房子,等于增加了市場供應,降低了房價。
主張盡快征收房產稅的人,把征收房產稅稱為“內在的穩定器”。可是,故事劇本即便真按他們設想的這樣來寫,你就還應當問一個“然后呢”。房產稅比工資都高,買得起房子的人住不起房子,然后呢?然后這些房子必須賣出去,可是賣給誰?房產持有者都持有不起,之前買不起房子的人,現在就買得起了?他們又敢持有稅收如此可怕的房產嗎?這樣的樓市還能穩定得了?
房產稅有各種各樣的提法,但究其本質,只有一個意思:讓政府從中再抽一筆錢。收稅嘛,簡單說就是政府從中抽錢,至于這個錢誰出,那是另一個問題。可是你想想,世界上真要有那樣過癮的事,只要政府再額外抽一筆稅,就把什么事情都解決了,而且什么問題也不會發生?真這樣的話,所有的行業都該照方抓藥,無一不應課以重稅。
都知道一個道理,“羊毛出在羊身”,憑空多出來一筆稅收,價格反而降低了,這種事情一定能夠發生嗎?多出來的成本,其實也很可能助推價格上漲,除非加稅加的是最后一根稻草,把這個產業整個弄完蛋了。
房產稅只要開征,承擔者就不僅是購房者,還有租房者。因為房產稅高了,租金就得高,它得轉嫁出去。限購的地方,原本房子供小于求,多出來的稅收會加到房價上;庫存嚴重的地方,原本供大于求,去庫存會更加困難,收稅者最終可能得不償失。
我們習慣于將購房行為,區分成投資需求和使用需求,那么什么是投資需求?投資需求其實是對使用需求的一種預測,從長遠看,這兩種需求本質上是同一種需求。房價漲得多的地方,就是住房使用需求大的地方,指望通過房產稅對投資需求實施“精準打擊”,既不影響賣地,也不影響經濟穩定,還能抑制房價上漲,也不會讓房價暴跌,政策調控要做到這個程度,談何容易?(原標題:房地產稅讓富人買不起房,那窮人更買不起)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