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317”新政以來,北京連續出臺了近20項調控政策,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史上最嚴”調控期。 北京的新房、二手房市場均進入了低位運行的狀態,成交量下滑,其中尤以二手房市場為甚。
密集的調控政策下,二手房市場更是進入了“速凍”狀態。鏈家研究院院長楊現領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鏈家門店二手房帶看量和意向客戶登記量較調控前出現了超過50%的下滑。
據北京市住建委數據顯示,北京7月份全月累計二手房網簽8392套,二手住宅簽約數為7158套,該數字是2014年6月6464套以來連續37個月同期最低值。同時,該成交量同比2016年7月下滑68%,環比今年6月同期下滑19.7%。
對此,楊現領則表示,“7月份北京二手住宅網簽數據環比下滑,是因為網簽數據有滯后,實際成交來看7月是有小幅反彈的,但是依舊處在不足1萬套的低位水平。”
實際上,下滑的不僅是“量”,“價”也有明顯的回落。
據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數據統計,7月北京二手住宅成交均價環比6月再度下降1%,這是自5月以來連續第3個月回落。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北京二手房整體價格3個月累計跌幅在8%左右,部分區域房源價格超過了10%。
對于北京市二手房市場“量價齊跌”的狀況,楊現領表示,這主要是由于現行政策和金融環境的兩方面影響。包括“認房又認貸”“擴大限購范圍”等一系列嚴密的政策調控,主要通過提高首付門檻、從嚴購房資格等手段抑制購房需求,其中換房的改善性需求受到的影響尤其大。
另一方面,與金融環境的趨緊也有密切的關系。在金融整體去杠桿的環境中,銀行面臨資金額度的緊張和成本的上升,因此對于房貸業務也做出了相應調整。包括額度縮小、房貸利率上升、放款周期延長,也進一步抑制了需求。
與此同時,北京二手房市場“量價齊跌”也呈現出了包括區域性在內的一系列特征。
據鏈家研究院數據顯示,“317”新政以來的4個月調控周期內, 西城區和通州區的回調幅度最大。對此,楊現領表示,原因在于西城區的客戶需求一般以換房為主,受新政調控影響較大,且后期學區調控政策使得市場進一步降溫。而通州區受到“副中心”利好的影響,前期價格上漲幅度快,在調控周期內量價則出現了大幅度回調。
此外,剛需房成交量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樓齡較老的房屋價格回調幅度更大。這主要因為“無房無貸款記錄”的純剛需購房首付比例沒有變化,受新政調控影響相對較小。而由于目前改善性需求已經成為市場主流,樓齡老、居住體驗較差的房屋價格則回調幅度更大。
相比于今年3月份北京二手房市場25952套的成交量 ,6月份的8918套、7月份的8392套表明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已經連續兩個月低于1萬套。此前,有業內專家認為,二手房月度成交量在1萬套以下時,說明市場趨冷;超過2萬套則說明市場過熱。
楊現領表示,“我認為下半年二手房成交量將保持在1萬套左右的水平,預計2017年全年的成交量為2016年的一半左右,成交量會趨穩,價格可能保持穩定小幅波動,原因在于鏈家數據顯示成交量在調控后超大幅下滑后開始趨穩,而行政調控和金融收緊都沒有放松的跡象,缺乏信貸支持的市場難以出現大幅升溫。”(原標題:北京二手房持續低迷 鏈家門店帶看量下跌超一半)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