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租售同權”一詞不斷引爆熱點。在我國樓市去庫存、降泡沫的現實背景下,“租售同權”的出現無異于一劑良藥,在助力樓市回歸理性發展的同時,也給資本界帶來全新的地產投資方向。
“租售同權”一經廣州(樓盤)率先提出便在全國引起積極響應,此后住建部更是進一步批準了12座城市的住房租賃試點工作,并提出將針對“租售同權”進行立法,明確了大力推進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方針。
在此背景下,無論是個人投資者或是機構投資者,都可享受在金融、財稅、監管等方面的多重利好政策,而這也成為房地產市場中唯一獲得國家政策紅利的細分領域。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曾表示,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對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解決城鎮居民的住房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而優惠政策的落實將進一步推動房屋租賃市場的發展,引導投資機構在相關領域進行布局,同時促進專業化的住房租賃企業發展,為投資機構及居住人群營造雙贏的局面。
目前,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契機已然成型,而其潛在的發展空間正逐步被投資機構所重視。據鏈家研究院數據顯示,3—5年后,中國將有約2億人進入租房市場,租金規模將超過1.5萬億元;而在未來10年,我國租房市場租金交易額將接近3萬億元,租賃人口近2.3億。
如此巨大的市場空間,自然引來眾多投資機構進行布局。以支付寶為例,目前已開展免押租金房業務,以自有信用體系為擔保依據,率先開展針對住房租賃的金融市場構建,為此后開展相關融資業務打下基礎。而傳統地產商也紛紛轉向,萬科、綠地等知名企業均開展租賃公寓建設,以求形成規范化住房租賃社區,同時配以完善的物業、運營、支付等系統,打造住房租賃產業鏈發展模式。
通江投資集團董事長張保國表示,住房租賃市場發展不僅契合當下需求,更有政策加以扶持,加上相關配套產業逐步完善其周邊需求,住房租賃市場商業價值在未來或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不過,從國外房屋租賃市場體系建設經驗來看,相關市場推動不能僅僅依靠政府行政手段解決,只有更多地增加社會資本參與度,才能讓我國房屋租賃市場擁有牢固的社會基礎及廣泛的市場需求。
通江投資集團旗下通景地產負責人黃驛凱表示,社會資本可以多元化助力租賃地產金融的發展,在供給端整合運營平臺、客戶資源、資金管理,在需求端提供支付保障、定制房源、物業服務等,讓相關產業能更好適應市場需求,最終達到住房租賃系統成熟、穩定的運營目標。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推廣住房租賃市場不僅能極大地解決城鎮居民住房問題,為房地產領域進一步金融去杠桿打下良好基礎。以需求為推動,以政策為導向,當前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還只是開始,相信在各大投資機構的進一步入駐下,相關領域的發展還將邁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