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061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5%,增速比1-5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
這也是該數據在今年前四月創下近兩年新高之后連續兩個月回落。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9.3%,再次刷新兩年來最高值。1-5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759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8%,增速比1-4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邢志宏分析,從去年以來,中國開始了新一輪的房地產調控,有兩個重點,一是抓一線和二線熱點城市的控房價、防風險的工作,第二是抓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去庫存工作。這一輪調控跟以往的調控在方式上是不同的,采取了分類指導、因城施策的方針,在這種情況之下,房地產投資增速雖然有所回落,但是回落的幅度并不大。
他說,目前銷售增速的回落主要是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但是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在調控方式上也不僅僅是在限買、限貸、限售,為了解決供求矛盾,還加大了土地和房屋的供應,這就使得房地產投資的變動幅度沒有以往那么大。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落實人地掛鉤政策,根據人口流動情況分配建設用地指標。要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地產價格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
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土資源部今年4月1日發布《關于加強近期住房及用地供應管理和調控有關工作通知》(下稱《通知》),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通知》要求,住房供求矛盾突出、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特別是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應規模。
在“人地掛鉤”的政策之下,已有不少大城市近期加快了土地供應的步伐。例如,2017年度,深圳計劃供應居住用地218公頃,相比去年計劃供應的125公頃,同比增加了74.4%;在去年約160公頃的基礎上,市本級今年住宅用地供應量為316公頃。“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上海計劃供應5500公頃住宅土地,可提供住房約170萬套,比“十二五”期間增加約60%。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分析,一二線大城市紛紛增加土地供應,除了順應人口流動趨勢,解決實際住房需求外,也是增加有效投資、帶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需要。
“總的來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可能會是一種緩中趨穩的走勢,對經濟的影響需要隨著房地產形勢的進一步發展來進行測算。” 邢志宏說。
在房地產投資趨穩的情況下,目前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保持平穩態勢。數據顯示,2017年1-6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80605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與1-5月份持平。
這其中,工業投資104203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比1-5月份提高0.5個百分點。工業里面,制造業投資86809億元,同比增長5.5%,增速比1-5月份提高0.4個百分點,同比提高了2.2個百分點,其中技術改造的投資增長了11.8%,占工業投資的45.6%,“這就為今后工業企業的穩定增長打下了更好的基礎。” 邢志宏說。
在實體制造業穩步增長的同時,基建作為穩增長的重要舉措,整體態勢良好。數據顯示,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59422億元,同比增長21.1%,增速比1-5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原標題:房地產投資小幅回落 固投有堅實支撐)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