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份開始,在各城市持續加強的調控政策壓力下,大部分房企銷售業績環比出現持續下跌。然而從上半年房地產行業整體來看,龍頭房企市場份額繼續提高,30強房企競爭越發激烈。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包括恒大、萬科等14家龍頭房企公布了6月銷售數據。這14家房企6月單月銷售額為2321.7億,上半年合計銷售10014.54億。經歷5月份年內最低銷售時段后,6月成為沖刺月份,整體房企銷售業績都有明顯提高。6月銷售額環比上漲53.6%,上半年房企銷售金額平均同比上漲54%。
規模門檻提高
近年來,房地產市場門檻和行業集中度均在明顯提升,強者恒強表現越發明顯。
克而瑞CRIC數據顯示,從金額門檻來看,TOP30房企規模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上半年TOP10上榜門檻為702億元,增長40%;TOP30房企的入榜門檻增幅最大,增長78%至309億元。龍頭房企規模快速擴張,與其他房企差距越來越大。
從面積門檻來看,TOP10、TOP20和TOP30房企均增長近50%。在市場調控持續加碼的背景下,其他房企受影響較大,TOP200面積門檻則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
各梯隊房企集中度均呈上升趨勢。其中TOP100房企銷售金額集中度達到58.1%,占據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半壁江山”。TOP100和TOP200房企的銷售面積集中度達到33.2%和36.9%。
值得關注的是,從不同規模的梯隊看,出現一些上半年業績增速明顯高于行業水平的房企,甚至在最近兩個月仍能逆市上揚。
以融創中國為例。7月5日其發布的2017年6月未經審核運營數據公告顯示,2017年6月,融創中國實現新增預定銷售金額人民幣291.2億元,同比增長116%;合同銷售金額人民幣285.4億元,同比增長100%;合同銷售面積約150.2萬平方米,合同銷售均價約人民幣19,000元/平方米。
公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融創中國實現合約銷售金額人民幣1118.4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合同銷售金額為人民幣1088.5億元,預約銷售金額為29.9億元。按此推算,2100億元全年銷售目標融創中國目前已完成半數以上。
不僅融創中國。克而瑞統計顯示,2017年上半年,大型房企銷售業績大部分保持了2016年的勢頭,普遍實現快速增長,碧桂園、萬科、中國恒大、保利地產(600048,股吧)、綠地集團、中海地產、融創中國7家房企,1-6月合同銷售均已超過1000億,融創中國的同比增速超過90%。2017年行業分化、強者愈強的局面更為突顯。
市場風險累積
上半年大部分房企銷售目標完成情況也良好。
中原地產數據顯示,大部分房企銷售目標完成情況良好,即使在嚴格的調控下銷售放緩預計也難以出現以價換量。
另據克而瑞統計,在部分已公布2017年銷售目標的企業中,大部分房企完成率已超50%,平均完成率達59%。此外,龍湖、碧桂園、旭輝目標完成率已在7成以上。
前述機構認為,隨著門檻值不斷提高,越早完成千億目標將會令房企處于更有利地位。在已公布千億目標的企業中,按照實現時間可以分為三檔:第一檔是將千億目標作為近期目標,今年或明年要實現,像龍湖、招商蛇口和正榮;第二檔是作為中期目標,用三年左右時間實現,像雅居樂、佳兆業、禹洲地產、濱江集團(002244,股吧)等;第三檔是作為長遠目標,像中駿置業。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企業間分化非常明顯,多家立足核心城市的上市房企營業收入及利潤率出現了雙下調。特別在北京、上海(樓盤)等城市,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從嚴,對于這些企業來說,預計2017年全年市場很難樂觀。大房企因為資金成本等優勢,布局合理,上漲速度更加迅速。增加現金流和降低融資成本亦是對抗市場下行風險的利器。
張大偉認為,雖然房企在2016年獲得豐收,但總體看,在2016年9·30開始的這一輪調控中,樓市在2017年將面臨非常明顯的降溫風險:大部分房企都在2016年拿了比較高價的地,這種情況下,對未來房價上漲預期非常高,而調控又導致房價上漲難度非常大。資金成本逐漸增加,對于2017年來說,各種融資渠道壓力逐漸增加;對于很多房企來說,資金鏈的風險逐漸積累。從資金及銷售等方面看,2018年上半年房企的風險可能加大。
克而瑞方面認為,上半年,在不斷加碼的調控政策影響下,多數房企銷售業績受到明顯影響,環比下跌明顯,房地產市場風險也逐漸暴露出來。出于對未來企業發展的考慮,上市房企積極尋求地產主業外的新業務增長點,在多元化布局上也更加頻繁。重點房企或拆分物業尋找上市,或加大長租公寓品牌的運營規模和力度。在國內市場風險加大的情況下,部分房企開始積極加大海外地產的投資布局。此外,受政策引導部分房企積極尋求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加強在產業新城和特色小鎮上的戰略布局。(原標題:上半年14家房企銷售額達萬億 TOP100占行業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