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產業新城的馬甲,華夏幸福恐怕不會這么快就躥升到全國前十,而產業地產用地的價格,明顯是低于普通住宅和商業用地的。
小鎮、文旅和養老地產,正在像 雨后苔蘚,吞噬著城鄉結合部的巨量土地。成本低、體量大、周期長,僅憑土地升值,開發商就能賺得盆滿缽溢。
而房產開發銷售及中間的抵押融資環節,完全可以成為純利。至于純品牌輸出的“輕資產”模式,開發商的利潤空間就更大。
當“房子不是拿來炒的,而是拿來住的”,或許,買房賣房賺錢都不會再像以前那么容易,但小鎮、文旅、養老、醫療、產業這些詞匯,是可以讓土地上種出黃金的,而且,可以比之前賺得更多。
僅僅靠簡單地買地修房子,確實不容易在調控壓力和市場競爭中賺取暴利,但給自己的拿地開發披上一個不錯的馬甲,完全可以做到,尤其是采取類似“輕資產”這種理念品牌輸出的開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