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今年3月以來,一場樓市調控席卷全國,已有接近60城出臺170余次調控政策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伴隨著一系列調控措施多管齊下,來自多個城市的官方數據顯示,今年4月,新房價格已經開始有所回落。
“金三銀四紅五月”這本來是一句樓市銷售的諺語,簡單來講就是說,三四五這幾個月樓市的銷量會更旺,特別是5月份更是很多樓盤項目不愿錯過的銷售旺季。然而,今年5月,似乎樓市沒有往日的紅火景象,特別是北京地區整體銷售大幅下滑。
據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市場研究院統計,5月上半月(1-15日)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的網簽量為1338套,環比4月下半月下降了24.3%。不過,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自住型商品房交易的大幅減少,5月上半月幾乎零成交,僅網簽了兩套。
另據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從20.6%縮至17.4%,環比從0.4%降至0.2%;而二手房市場則降溫更加明顯,環比漲幅從3月的2.2%降至持平。
北京某房產中介大慧寺店經理逯曉磊舉了一個直觀的例子:“他的心理預期是900萬,這次政策以后,業主的報價降到800多(萬)。前兩天再問他的時候,已經降到快760萬。”
有人說房屋中介是樓市的晴雨表,隨著調控政策的實施,如今的中介門店,說“門可羅雀”并非夸張。據北京晚報報道,為了尋找客戶,僅有在樓市速凍期才會出現的“蹲點”盯客戶,又重新被經紀人使用了起來。甚至有些新入行的經紀人因為沒有成交量,已經開始考慮跳槽換行。
不止是在北京,其實在全國范圍內樓市都受到了巨大沖擊。回頭看就能發現:這一輪樓市暴漲的起始點在于2015年4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3月,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顯示全部同比下跌,這也說明當時的房價已經跌回了2014年。不過伴隨著當時多地出臺的樓市刺激政策,到了4月份,深圳房價率先出現同比上升,隨后上海、北京等熱點城市也開始加入房價同比上漲城市。在房價“高燒不退”的情況下,2016年9月30日晚,各地陸續重啟樓市限購政策并在今年3月開啟了一場大規模樓市調控。
一線城市除了北京以外,以深圳市為例,深圳作為領漲全國房價的一線城市,在調控政策下,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已連續多月下跌。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官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深圳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大漲136.9%,同比減少24.7%;成交均價環比微跌0.2%,同比增長9.5%。
作為熱點二線城市,河南省鄭州市的房價表現也一度搶眼。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去年9月,鄭州房價漲幅排全國第一。不過伴隨著住房限購措施以及后續出臺的一系列調控措施,數據顯示,鄭州房價已有明顯回落。
此外在樓市調控上,要求開發商住房建成后只租不賣或將成為一種新的模式。今年5月11日,江蘇省蘇州市掛牌出讓的地塊中要求開發商按比例自持地塊。該地塊要求計容建筑面積的50%可分割銷售,其余50%不可分割銷售且不得分割轉讓并只能用于租賃。這也意味著,50%不可分割銷售的部分需要開發商自持。在此之前,多地也已開展了類似做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包括上海、北京、天津、廣州市等城市實行了住宅自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