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季度以來,熱點城市紛紛出臺新一輪樓市調控政策,主要包括“限購、限貸、限價、限售”等四限令。
其中,新房限價政策由于短期見效明顯,成為多地政府調控的首選。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預下,新房備案價格受到了嚴厲管制,新房實際價格也會有被人為壓低的可能性。
“限價令”下的新房價格并不能夠反映市場的真實情況,也增加了有關部門對于各地調控效果考核的難度。
相比之下,二手房受地方政策控制較少、買賣面臨的約束更少、市場化程度更高,價格形成機制基本市場化。
通過比較2016年10月以來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新房價格指數與二手房價格指數累計漲幅,本報告對全國20個熱點城市的限價嚴厲程度以及新房價格失真程度進行了分析和排名。
這20個城市包括15個住建部圈定的熱點城市,即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無錫、杭州、合肥、福州、廈門、濟南、鄭州、武漢、廣州、深圳、成都,以及5個后續調控力度較大的城市,即長沙、青島、南昌、石家莊、重慶。
二、20個熱點城市價格指數分析
1、近半年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漲幅分析
本報告設定的“近半年”是指2016年11月-2017年4月期間,其中,近半年漲幅為該期間各個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環比漲幅的直接加總。
從數據上看,重慶、廣州、長沙等3個城市近半年漲幅大于5%,分別為7.3%、7.2%、5.0%,說明上述城市市場較熱且政府限價力度較小。成都、深圳下跌幅度較大,跌幅分別為1.3%、2.1%。
這兩個城市價格指數下跌可能由于兩個原因,其一由于政府限價力度較大,導致房價人為降低;其二由于市場需求減少,市場由供不應求轉為供過于求,使得價格指數高位回落。
另外,福州、杭州、上海、合肥、南京等5個城市房價也出現小幅下跌,跌幅都在1%以內。其余城市房價保持上漲,其中南昌、石家莊、濟南、青島等4個城市房價漲幅在1.5-2.5%之間,武漢、廈門、天津、無錫、北京、鄭州漲幅在0-1.3%之間。
2、近半年二手住宅價格指數漲幅分析
從二手住宅價格指數來看,長沙、廣州、武漢、廈門、青島等5個城市近半年漲幅大于5%,分別為11.5%、11.1%、6.3%、5.9%、5.3%,說明上述城市在調控之下需求依然較旺。
深圳、合肥二手房價出現下跌,跌幅分別為0.7%、2.1%,說明市場逐漸轉冷。其余城市總體漲幅為正,其中,福州、北京、重慶、天津、濟南、鄭州、無錫等7個城市漲幅在4-5%之間,南京、成都、南昌、杭州等4個城市漲幅在2.5-3%之間,上海微漲0.5%,石家莊基本持平。
3、20城限價力度分析
從二手住宅價格指數與一手住宅價格指數近半年來累計增幅的差值來看,長沙、武漢、福州這3個城市差值最大,分別為6.5%、5.0%、5.0%,說明在新房價格被抑制的同時,二手房價格依然保持較高速增長。換句話說,政府出臺“限價令”后,市場價格嚴重失真。
另外,廈門、北京、成都的差值在4.1-4.6%之間,廣州、鄭州、青島、天津、南京、無錫、杭州等7個城市差值在3-4%間,濟南、深圳、上海、南昌等4個城市的差值在0-2.6%之間。
4、20城大戶型住宅限價力度分析
考慮到大戶型項目(144平方米以上)大多定位為中高端市場,單價和總價都較高,是政府調控房價的重點,下面針對大戶型項目做進一步探討。
從大戶型項目來看,過去6個月中,南京二手住宅價格指數與一手住宅價格指數累計增幅的差值最大,為6.7%,說明在各大熱點城市中,南京大戶型項目限價力度最強,價格失真程度較高。
另外,北京、福州、鄭州、長沙差值也相對較大,在4.4-4.6%之間。
三、主要結論
通過對比2016年10月以來新房價格指數與二手房價格指數的累計漲幅,報告發現,全國20個熱點城市中,長沙限價力度最大,重慶限價力度最小。而就大戶型項目來看,南京限價力度最大。
盡管熱點城市對于房價的調控壓力較大,但“限價令”作為政府短期的管控手段,不具有可持續性,樓市長期平穩健康的發展,需要房地產長效機制作為支撐。
通過研究各地“限價令”的調控力度,可以發現市場真實供求關系的扭曲程度,有利于還原更真實的市場。在后續推進調控的同時,加大新房供給、抑制不合理的購房需求、查處新房銷售市場的各類亂象、加快培育住房租賃市場,都將從根本上解決市場供需矛盾、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