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公證機構搖號售房的細則于前晚發布之后,立刻引起了房產開發企業與買房人的普遍關注,盡管被視為“史上最嚴”的調控政策,不過仍有業內人士指出,一些細節上的操作不規范,仍有可能令該政策遭“破解”,相關部門應盡快想辦法“堵漏”,落實好監督之責任。
熱點解析
客源大于房源量誰來界定?
疑問1
揚子晚報記者在此次出臺的“搖號細則”上看到,對于需要由公證機構主持搖號的樓盤,前提必須是“客源積累大于房源數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房源供不應求,可是客源數據只有開發商才能掌握,那么問題就來了,客源數量究竟是多少,應該由誰來界定呢?
樓市專家指出,在目前的南京諸多樓盤銷售中,不少項目預售許可證在網上房地產的公示時間要晚于開發商領取的時間,換句話說,開發商領到證后,多數買房人可能還不知情。
比如昨天江北某樓盤主動宣布,其已經領取了新房源的預售證,并列明接受買房人報名登記的具體時間。然而記者在南京網上房地產上,截至到昨晚9點,仍沒有看到該樓盤預售證的身影,如果該樓盤領證后“秘而不宣”,只通知“關系戶”前來選房,故意造成客源量不超過房源量的假象,買房人還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如何應對?專家支招說,主管部門應及時更新樓盤的領證信息,除此之外,還應規定樓盤領證后必須公示接受報名的時間和地點,其中時間上應不少于1個工作日,報名的人數也應及時反饋給房管部門,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透明與公開。
樓盤抬高首付比例怎么“破”?
疑問2
本報在此前的報道中曾經提到,江北一家樓盤為了避開搖號,將首付比例提至八成,導致意向客戶數量的減少,這也被視為“破解”公證機構搖號售房的方法之一,相關部門對此持何種態度呢?
記者昨天采訪了相關人士,對于抬高首付比例的做法,該人士指出,作為主管部門也比較無奈,畢竟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無法指定開發商的銷售策略,目前能做到的是最大限度維護銷售過程的公平、公正與公開。記者追問道,以河西為例,房源明顯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假設開發商從首付八成抬高至要求一次性付款,導致客源量驟減至低于房源的數量,于是不必進行公證機構搖號售房。
但是,對于這些選擇一次性付款的客戶,該如何判斷其是否真的一次性付款呢?如果這只是開發商照顧“關系戶”的手段,主管部門如何監督并查處呢?在采訪中,上述疑問并沒有得到答案。
另外,開發商在領取銷售許可后,可不可以保留一部分房源,分給“關系戶”呢?對于這一點,相關人士表示,根據規定,開發商在領取預售證后,應拿出所有房源進行銷售,并接受房管部門監督,同時不得無理由拒絕意向購房人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