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京農村不動產綜合服務平臺“地呱呱”對外宣布:完成千萬級天使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道生資本、清科創投、知名投資人徐漢杰和姚臻等。是什么吸引了這批國內頂尖投資機構、投資人來南京投資一個“新鮮面孔”?帶著好奇,記者昨天約訪了“地呱呱”創始人楊淼。
二次創業,從傳統產業跨入互聯網
在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見面時,楊淼一邊擦汗一邊致歉,說自己剛剛出差回寧,怕打車耽誤時間,從地鐵站刷了輛共享單車就騎過來了。低調溫和、熱愛新事物,這是記者對楊淼的第一印象。
楊淼大學學的是國際金融,1999年畢業后進入金融行業,2005年辭職創業,進入當時相對冷僻的土地規劃和咨詢行業,十多年來他把公司做到了江蘇同業的TOP3。
打造“地呱呱”的念頭源自2016年夏天。當時,楊淼到江蘇南通“下鄉”看地,偶然碰到一對中年夫妻,聊起了家里的地和房,他們全家都在上海打工,前兩年在鎮上買了新房,老房沒人住,空關了很長時間,非常可惜。楊淼說:“這種情況在農村很常見。一方面,很多人進城務工,家里土地撂荒,房子閑置,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而另一方面,這幾年丑橘等水果賣得很火,民宿也很流行,身邊有企業家朋友想投資,但找不到地方。可不可以用互聯網大數據的方式,打通這供需兩側?”
考察政策和市場,楊淼覺得這事有“奔頭”:政府對農房、農地的流轉已經打開了政策窗口,返鄉創業也成為一種潮流,政策支持,人流、錢流都來了,農房、農地的流轉亟需一個平臺,打破信息不對稱,讓閑置資源動起來,讓農民富起來。
“二次創業”的沖動不可遏制,于是去年8月公司成立。
給農房、農地的流轉交易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從事了十多年的傳統行業,突然涉足不熟悉的互聯網行業,無異于放棄了安逸。楊淼說,一大壓力來自于互聯網非同尋常的“加速度”,他得每天像陀螺一樣轉起來見投資人、談合作。更大的壓力是,互聯網創業有“速度與激情”并不夠,有行業大佬斷言,互聯網創業已經進入“下半場”。處于起始階段的農村互聯網,該以何種方式進入“下半場”?
楊淼決定,從農房農地流轉交易流程的痛點入手:由 “地呱呱”整合流轉土地的類型、年限、流轉方式等數據,以及閑置農房的年限、面積、周邊配套等數據,建立算法模型,并以圖像三維云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對農房農地進行篩選,以高性能的并行運算能力,挖掘農房農地的核心特征,實現線上信息的有效分類,精準匹配用戶的搜索關鍵詞。
記者點開網站,想開民宿,點選宅基地,江寧243省道出口旁有20畝宅基地出租,周邊有菊花園、茶場;想發展農業,點選農場,傅家邊有150畝土地,一年每畝租金700元……所有信息、交易流程都公開透明,缺資金還可以申請融資。
楊淼說:“我要給農房、農地的流轉交易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未來要成為鄉村版的“鏈家”
業內預測,中國農村可以流轉的不動產價值超過萬億元。看好“地呱呱”的模式,昨天,道生資本、清科集團等投資機構、投資人宣布為該平臺掏出千萬級的天使輪投資。
道生資本創始合伙人吳彬說:“農村是巨大的市場,找準切入點是關鍵,農村資產大數據的共享將引領新的風口與藍海市場。”
清科集團創始人倪正東表示:“我們很多人都來自農村,對故土有難舍的情懷,‘地呱呱’有效精準的鏈接城市資本與農村資產,讓農民得到實惠,讓資本獲得收益,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值得期待。”
展望明天,楊淼說:“‘地呱呱’目標是打造鄉村版的‘鏈家’,打通一條城市資本與農村閑置資產之間對接的管道,為農村、農民帶來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