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推猛進的裝配式建筑
2016年9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在印發的《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
指導意見介紹,裝配式建筑是用預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舉措,有利于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施工污染、提升勞動生產效率和質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進建筑業與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推動化解過剩產能。
2017年3月份住房城鄉建設部在印發的《“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中確定了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工作目標,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5%以上,其中重點推進地區達到20%以上,積極推進地區達到15%以上,鼓勵推進地區達到10%以上。鼓勵各地制定更高的發展目標。
北京為此制定了發展裝配式建筑更為提前的目標。北京市政府辦公廳在今年3月份下發的《關于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里提出,到2018年,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20%以上,基本形成適應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政策和技術保障體系。到2020年,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推動形成一批設計、施工、部品部件生產規模化企業,具有現代裝配建造水平的工程總承包企業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專業化技能隊伍。
這份實施意見還進一步框定了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范圍和標準。從2017年3月中旬起,新納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的項目和新立項政府投資的新建建筑應采用裝配式建筑;通過招拍掛文件設定相關要求,對以招拍掛方式取得城六區和通州區地上建筑規模5萬平方米(含)以上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商品房開發項目應采用裝配式建筑;在其他區取得地上建筑規模10萬平方米(含)以上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商品房開發項目應采用裝配式建筑。
另外,實施意見明確北京市采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鋼結構建筑的項目應符合相關標準。采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項目,其裝配率應不低于50%;且建筑高度在60米(含)以下時,其單體建筑預制率應不低于40%,建筑高度在60米以上時,其單體建筑預制率應不低于20%。鼓勵學校、醫院、體育館、商場、寫字樓等新建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建筑,其中政府投資的單體地上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含)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應采用鋼結構建筑。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馮可梁在論壇上介紹,北京市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后,截至目前,已落實裝配式面積達到450萬平方米,在土地出讓和項目立項等環節都落實了裝配式建筑的要求,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新機場等重大工程建設中大量采用裝配式建筑。
住總、萬科已經“一馬當先”
“到2017年末,北京市實施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要超過10%。”馮可梁透露,今年還要培育3家以上工程總承包龍頭企業,同時落實政策支持,對完成裝配式建設項目按照建筑面積實施財政獎勵、預售管理等措施,研究基層機構加大對裝配式建筑的信貸支持措施等。
據人民網記者了解,北京萬科在海淀永豐自持高標準商品住宅項目也將結合裝配式建筑、被動式住宅、綠色三星、151項住宅性能和BIM應用等建造技術,建成北京市乃至全國綠色建筑標桿項目。
而且,北京萬科還將在海淀永豐項目建立綠色建筑展示館,全面展示北京萬科裝配式建筑、綠色三星、被動式建筑、除霾新風、151項住宅性能等技術,以此宣傳推廣綠色建筑的技術及裝配式建筑。
據悉,北京萬科自2007年試點發展裝配式建筑以來,到目前主流產品全面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共計約300萬平米,采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項目9個,建筑面積共計37.4萬平米。其中假日風景項目成為北京市首個預制裝配式剪力墻結構建筑,長陽半島項目是北京首個獲得產業化住宅面積獎勵項目,新里程項目成為北京市首個產業化住宅示范窗口,另外金域緹香、金域華府、長陽天地等項目均實施應用了裝配式建筑方案。
一位北京萬科人士向人民網記者介紹,通州核心區項目是位于通州核心區的商業辦公類項目,采用鋼混組合結構,建筑高度超過150米,會是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和裝配式建筑高度上的重大突破;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的翡翠長安北區項目是一個高層商業辦公項目,采用預制混凝土框架結構,也是北京萬科在高層裝配式框架結構的一次突破性嘗試。
中經聯盟輪值主席、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劉肖則指出,相比發達國家,國內裝配式建筑盡管研發出各種專業技術,但大幅推廣還存在標準及產業鏈問題,尤其是標準規劃和技術規章缺乏統一。當前國內還沒有形成與裝配式建筑相關的產業鏈及配套能力,裝配式建筑成本略高,設計能力上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