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者有其屋”是人類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專業研究機構最新提出,在眼下中國社會買房負擔日趨加重的現實情況下,其實租房也是實現“安居”的重要途徑。
中國知名的專業房地產研究機構易居研究院組織團隊,深入研究了國內外住房租賃市場,形成了一份當前國內最系統、最深度的專題研究報告《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國際經驗借鑒與國內實踐》,提出“住房租賃是更高級的住房流通方式”的觀點,建議政府在政策導向、資金稅費等諸多方面給予“租房居住”更多的支持,以改變國民一味追求“房屋產權”的單一思路。
易居研究院相關團隊通過對發達國家(地區)住房租賃發展狀況的比較研究,對住房租賃作為一種房地產流通方式的特征及其對于居民住房改善的作用、住房租賃市場形成的內在動因及國家制度與政策對其所具有的影響、住房租賃市場發育程度對住房市場整體運行的影響等理論問題,以及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對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中國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政策思路與關鍵措施等實踐問題進行了研究。
研究報告指出:住房租賃是一種更高級的住房流通方式,它有助于有效利用住房資源并更好地改善城鎮居民的居住狀況;住房租賃市場具有自發形成的內在動因,但受制度、政策影響很大;住房租賃市場的發育、成熟、規范程度,對住房買賣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整體運行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報告認為,培育、促進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對于中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不僅有助于推動住房制度改革,將保障公民住房權作為新一輪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助于促進住房租買選擇機制形成,從而完善住房市場的自我調節功能,而且有助于推動中國房地產開發業轉型升級,減緩房地產業發展與國民經濟整體的矛盾。
報告引用相關統計數字,顯示居民住房承租住戶占比高低,與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經濟體在住房領域的社會分工發展程度密切相關。
在不少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英國、瑞典、荷蘭、丹麥、奧地利、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居民中住房承租住戶的占比均在30%以上,有的(如美國、英國)承租戶在住戶總量中的占比近10年來持續上升。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如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及許多東歐經濟轉型國家(如俄羅斯、保加利亞、羅馬尼來、愛沙尼亞、斯洛伐克等),居民住戶中承租戶的比例都在20%以下。
報告建議政府采取五方面措施,包括“積極開拓租賃住房投資資金的來源渠道”、“保障租賃住房的土地供應”、“促進各類存量房屋轉化為租賃住房”、“向住房租賃投資經營企業提供稅收、行政審批等方面的優惠和便利”、“給予住房承租戶與住房自有住戶效力相當的社會福利待遇”等,以助力中國租賃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