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3月至今,北上廣深先后出臺商住房限購政策。2017年3月26日,北京率先出臺史上最為嚴格的商住房調控政策,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辦公類項目管理的公告》。隨后,北京又發布了兩個補充說明。
其中要求,新建商辦類項目只能賣給企業,并且暫停商業銀行對商辦類項目購房的個貸,違規代理的中介將被依注銷機構備案。
緊跟著北京的步伐,2017年3月30日,上海、廣州兩個城市也先后臺了商住房的調控政策。
5月12日,深圳也發布重磅消息,深圳市規劃國土委日前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辦公研發用房建筑設計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建筑平面布局,不得采用住宅套型式設計。不僅一線城市出臺了封堵商住的政策,成都也于4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辦公類建設項目管理的通知》,其中規定,嚴禁商業、辦公類項目改變為居住用途。
商住房后續土地續期或存風險
為何要如此大規模的調控商住房市場?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說,商住房市場受追捧實際上是從2011年開始的,此后,一二線城市都執行非常嚴格的樓市限購令,使得商住房市場受到關注。
張大偉說,商住房有居住屬性后,使得周邊人口密集,隨之帶來的人口問題突出,也不符合城市疏解人口的定位。此外,從土地出讓的角度來說,商業土地價格比住宅低,開發商改變住房屬性,變相的賺取了額外的利潤。
北京大學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對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說,商住房的出現與土地用途管制是相悖的。同時,商住房項目的使用權限為50年,后續的土地續期有一定風險。
新一輪政策潮或將開啟
如何看待一線城市商住調控?接下來還會有哪些城市跟進?張大偉說,這一輪針對商住房的調控政策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其中北京的政策最為嚴格,從各個角度防止開發商打“擦邊球”。
張大偉說,深圳、上海、廣州的調控力度都低于北京,深圳不會是最后一個發布商住調控政策的城市。“其他城市很可能開啟新一輪全面封堵商住政策潮。因住宅限購導致購買商住的投資客可能面臨巨大的投資風險。”(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