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老商埠商業區就要開業了,周邊三大型停車場也陸續投入使用,記者昨日從濟南市停車辦獲悉,濟南市欲把老商埠區打造成慢行交通示范區。除了在老商埠區域內的所有公交站點、大型社區等附近設置共享單車停放點外,三大停車場均設有非機動車停車區以及共享單車停放點,采用B+P模式共享單車接駁路外停車場,打通老商埠最后一公里。
經七緯二、經七緯一、十二馬路這些今天仍在使用的道路名稱記載著濟南開埠100多年的歷史,見證過二十世紀初濟南的發達和繁華。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經濟發展和機動車數量劇增,老商埠由于沒有規劃停車空間,造成了大量的路邊停車,嚴重影響了道路通行效率,本該屬于市民的公共空間被大量停放的機動車所取代。
為了尊重濟南風貌保護區的真實性與延續性,保留原有街巷肌理和交通路網格局,根據區域特點,濟南市停車辦在上述百年老商埠內共設置了三處大型停車場,分別為槐蔭廣場停車場、嘉華停車場、融匯停車場。同時,按照建設一處停車場取締周邊停車泊位還路于交通的要求,結合道路禁停工作的深入開展,對老商埠區域的經五路、經六路、小緯二路、緯四路、緯五路、緯六路、緯九路、緯十路的806個道路停車泊位進行取締,全力打造潔凈有序的周邊交通環境。
為了解決老商埠區居民的最后一公里交通難題,除了在老商埠區域內的所有公交站點、大型社區等附近設置共享單車停放點外,老商埠區內三大停車場均設有非機動車停車區以及共享單車停放點,采用B+P模式(共享單車接駁路外停車場)打通老商埠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昨日來到高新區管委會,信訪部門負責人稱在開會,其他工作人員稱不了解情況,隨后多次電話聯系相關負責人電話未能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