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退休規劃提早安排
我國是人口大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所以希望社會保險完全覆蓋今后個人的養老需求,這多少有點不現實。因此,從財務上說,越早開始積累退休金越好。
建議那些35~50歲正值年富力強的朋友們,應當在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積極參加雇主提供的額外的“退休計劃”,包括企業年金等。如果沒有這種福利的話,則可以通過定期儲蓄、穩定的投資規劃等多種方式為退休生活提供保障,下面分別介紹。
1、學會理財
“理財”是一個大話題,包含很多理念和經驗。但是,現實中理財領域的投資者教育工作良莠不齊。幾年前,很多理財機構、公眾號建議人們去投資P2P,如今都成了悲劇。所以,投資者一定要有持續的學習能力、理性的思維能力。
此外,目前理財市場比較混亂,很多知名機構都連連爆雷,投資者應該知道“理財”不僅是投資生財,更包括如何防范投資風險。
目前公募基金中有不少創新品種,正是為了滿足投資者長期、穩健的投資需求而設立,可以與退休規劃結合起來。
例如,母基金(Fund of Funds,簡稱FOF),一種專門投資于其他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FOF并不直接投資股票或債券,其投資范圍僅限于其他基金,通過持有其他證券投資基金而間接持有股票、債券等證券資產,相當于“一籃子基金”。
再例如“養老目的基金”,它以追求養老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為目的,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采用成熟的資產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資組合波動風險。
2、財經理財-適當時機買房
買房除了可以滿足自己的住房需求之外,按月還貸款的過程本身也像是一種“強制儲蓄”。此外,房產的增值是天然的“復利”型增長,在和平時期可以抵御通貨膨脹。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收入預期是上升的,如果財力容許,可以在適當的時機買房。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買房要慎重,一定要考慮好自己是否有真實的需求,如果只是跟風兒,搞不好就掉進了“大坑”。
3、持續儲蓄
如果不想買房也不計劃未來買房,則一定要養成持續儲蓄的好習慣。
4、利用保險
目前,很多大型保險公司都推出互聯網銷售的消費型重大疾病保險,具有保障高、保費低的特點,是非常適合大眾基礎性投保需求的保險產品。
其他方面的準備
除了財務方面,還有其他方面準備,例如發展特長、鍛煉身體等。
首先,退休并不意味著從此不工作,有的人因為有一技之長或是企業技術骨干,會在退休后發揮余熱,接受單位返聘或到其他公司上班,要想獲得這樣的機會,也需要在平時的工作中打磨技藝,成為不可或缺的人才。還有的人,有自己的特長,可以持之以恒,退休后發展成新的職業。即便不重返職場,很多退休人士也會肩負起照顧第三代的重任,提前學習一些現代育兒知識,也可以在照顧第三代時,起到更大的作用。
其次,要想過上幸福的退休生活,有個健康的身體很重要。這就需要我們在工作的時候,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經常鍛煉身體,保持膳食的合理搭配等。
退休前和退休后的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心理健康也很重要,提前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可以豐富自己的退休生活。
想要成為一個熱愛生活,有著豐富內心世界的人,離不開閱讀。推薦《365日:永恒如新的日常》(作者:渡邊有子)。這類書,還有中村好文的《走進世界最美的家》《走進建筑師的家》,以及《136個人的家》《赤木家的食物柜》等。
另外,要做一個能夠看清事物本質的人。當下的社會日益復雜,風險事件時有發生,所謂“土豪死于信托、中產死于非標理財、小康死于P2P”。如果“中年返貧”,對人生是重大的打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保持理性,獨立思考,就能避免上當受騙。推薦《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錄》(作者查理·芒格)。
該書是向美國奠基人物富蘭克林的《窮理查智慧書》致敬之作,用芒格的話就是,“我要把手中之劍傳下去”。其最具獨到性的兩章分別是“論基本的、普世的智慧”和“人類誤判心理學”。
前者不僅涵蓋投資的智慧,更是人生如何學習、思考、待人接物等全方位的智慧行為準則,其核心就是強調“跨學科的多元思維模型”,不要讓自己的思維方式、判斷方式局限在某種固有模式下。用芒格的話就是,“不要具有某種強烈的單一意識形態”——也就是要理性、不迷信。
有了財務、身體、精神三方面的準備,退休生活將會美好而充實。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或搜微信公眾號“財經365網”看更多財經深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