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訊:中國式“說反話”會吃人!一起來看下今天的推文。
01說反話,中國父母“保護”孩子的方式
說反話,中國父母 “保護” 孩子最常用的方式。
《女兒們的戀愛》中,Selina 的爸爸就是這樣的性格。
節目組提問任容萱(Selina 妹妹):“有沒有因為感情的事情,在心里責怪過爸爸?”
她立即回答:有啊,我的初戀。
當時爸爸斷言:“你不會喜歡他很久的。”
“你會跟他吵架,他不穩定,他不可以。”
她激動辯駁:“真正相處的是我,你又沒有跟他相處,怎么可以否認人家?”
爸爸沒有在戀愛上給過她太多指教。
他只是說:“我女兒眼光很差。”
雖然選擇權在自己手上,可爸爸的那些話就像一根刺,讓她覺得自己真的不行,最后分手。
在這種打壓模式下成長的任容萱,從來都不信自己能找到好對象。
時隔多年,爸爸首次袒露心聲:“其實我很喜歡,媽媽也很喜歡(你初戀男友)。”
任容萱一秒爆哭:“真的假的?”
這是她第一次聽到,爸爸親口肯定她的戀愛。
原來,爸爸那么說,是怕那個對象不夠穩定,不夠好。
怕女兒太單純,被他騙,被愛情傷害,
不惜用說反話的方式來 “保護” 自己的孩子。
沒想到,反而讓女兒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與任容萱同是姐妹的 Selina,也不例外。
剛出道第一次發唱片,爸爸明明很開心,卻偏要說反話:“這是你人生中發的第一張唱片,也是最后一張。”
Selina 超級不爽,整個青春期,壓力都非常大。“我的努力,我的成績,在爸爸眼中,變得一文不值。
直到第一次演唱會的時候,爸爸偷偷來到現場送驚喜。
Selina 才驚覺爸爸一直以她為榮,那些批評都是反話,當場淚崩。
任爸爸也是有苦衷的。
在一檔綜藝里,他說:“就像我們去爬山,別人都慢慢爬。
經歷刮風下雨跌倒會有成就感,但你們坐直升機飚上去了。”
怕 Selina 上升太快不夠踏實,才會諷刺她“只能發一次唱片”。
這可能是很多中國式父母的寫照。
“我經歷的世界那么殘酷,所以必須提前教會孩子適應。”
無論你做得多么好,他們都要先批評你。
就連真心夸獎,也陰陽怪氣。
02喜歡說反話的父母,到底在想什么?
為什么很多父母,心里已經樂開了花,
很想夸獎你,關心你,結果一出口說反話呢?
第一,這是父母從小受到的教育方式。
對他們來說,這是天經地義的教育方式,每家每戶都是這么做的。
比如任爸爸。
他節目里聽到兩個女兒說當時有多受傷后,也很難過。
“我不知道是因為我。”
他說:“我們這代父母,可能有個障礙。
在教育孩子時,你只會去罵,不會去關懷。”
第二,父母害怕你安于現狀。
如果你做不好,他們怕你永遠就這么差下去;
如果你做得好,他們怕你安于現狀。
潛臺詞就是:“我很開心,但你永遠都不夠好,憑什么讓我鼓勵你?”
比如,你平時只考 50 分,今天考了 60 分,我是很開心沒錯。
可如果我鼓勵了你,你會不會以后就滿足 60 分呢?
所以,父母只好說反話:你怎么才考這么一點?
你看誰家的孩子,他考了 85,你怎么就不行呢?
父母說反話,總是批評先于肯定,責罵,打擊,總說“你還做得不夠好”,再給些他們認為正確的建議。
第三,最自私的一種反話,源于父母對自身愿望的不滿足。
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說過一個 34 歲職業女性維基的經歷。
維基是營銷公司的客戶經理,有次公司出錢,讓她去讀 MBA 進修。
可維基卻不敢去。
因為她媽媽說:“太難了,你肯定不行。”
從小到大,媽媽從不會正面鼓勵。
她念錯單詞,媽媽就夸張模仿她的錯處,讓她羞愧;
她勇敢上臺表演跳舞,媽媽卻當著全班的面說:“你跳得像只河馬。”
媽媽不想她好嗎?并不。
她只是想女兒早早學會接受批評,接受現實,
快把缺點都改掉,進步成最優秀的孩子。
但是,她又忍不住說反話,告訴她:
“你不行的,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
為什么呢?
原來,媽媽的舞蹈事業進展不順。
她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沒有信心成功。
所以一直刺激女兒,確保自己還能找到優越感。
而從來沒得到過的“肯定”,無情擊垮了維基的自信。
這樣的父母,有毒。
他們愿意只吃白菜白飯,努力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
二話不說掏錢給孩子上培訓班,興趣班;
唯獨在精神需求上,極度吝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