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中小銀行再融資之困:華夏銀行定增遭遇監管十連問
導讀:證監會對華夏銀行(7.650, 0.00, 0.00%)定增方案提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資產質量、現金流量凈額大幅下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余額增長較快、票據業務等方面。
本報記者 辛繼召 北京報道
12月9日晚間,華夏銀行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項目審查一次反饋意見通知書》。針對華夏銀行此次非公開發行普通股股票事項,證監會關注的主要問題包括,不良資產、現金流、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票據等。
國信證券(9.010, 0.00, 0.00%)經濟研究所銀行團隊認為,銀行業ROE下行導致資本內生增長速度下降,因此在保持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變的情況下,其所能支撐的資產增速也會下降。所以,近幾年銀行業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并沒有明顯提升,而總資產增速卻在不斷下滑。此前,已有多家銀行的優先股獲得銀保監會批復放行,但卻遇到證監會的問詢,關注焦點在于不良貸款、應收款項類投資及其他合規情況。
華夏銀行:262億不良爭議
華夏銀行三季報顯示,該行面臨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截至9月末,華夏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8.01%,在A股上市銀行中墊底;資本充足率11.82%,位居A股上市銀行倒數第三。今年9月,華夏銀行提出定增方案,擬向首鋼集團、國網英大、京投公司三家公司非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A股)不超過25.65億股,募資不超過292.36億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公司的核心一級資本。據測算,定增將提升華夏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5個百分點。但資本補充道路并非一帆風順。11月22日,銀保監會批準華夏銀行定增方案和股東資格;12月10日,華夏銀行發布《非公開發行普通股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的回復》,對證監會提出的10項問題進行答復。
證監會對華夏銀行定增方案提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資產質量、現金流量凈額大幅下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余額增長較快、票據業務、分紅情況、股權結構變化、董監高團隊情況、行政處罰及重大訴訟情況等。證監會提出,華夏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及不良貸款率逐年上升,且撥備覆蓋率接近150%的監管標準。華夏銀行回應稱,貸款主要以對公貸款為主。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及去杠桿與去產能加速等因素影響,在貸款規模不斷擴大、堅持服務中小企業的情況下,對公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