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三馬”名頭的眾安保險,招股遭熱捧,獲得數倍超額認購。
據香港經濟日報,本周一,眾安招股首日公開發售部分獲得約87倍超額認購,保證金認購高達526億港元,有四家券商保證金額度更在當日被借爆。
報道稱,券商界估計最終凍結資金超過2500億港元,問鼎今年“凍資王”。
眾安在線昨日在香港召開招股說明會,表示本次全球發售合199,293,900股股份(視乎超額配股權行使與否而定),其中95%為國際配售股份,其余5%為香港公開發售股份。
其中,公開發售部分將于本周四截止,預期發售價也于當日厘定。公司股份將于28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開始買賣。
眾安在線表示,已與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日本科技公司軟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訂立基石投資協議,軟銀集團已同意按發售價認購71,909,800股H股。軟銀集團將予認購的H股總數占全球發售完成后發售股份的約36.08%,及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的約4.99%(假設超額配股權并未行使)。
眾安保險由馬云、馬化騰、馬明哲在近四年前聯手發起,是國內首家拿到保險執照的互聯網產險公司,本次赴港上市意味著該公司將成為互聯網保險第一股。
截至7月初,螞蟻金服為第一大股東,占股比例為16.0403%,騰訊、平安分別持股12.0907%,深圳加德信投資以11.2846%的持股位列第四。
然而,就在上市前夕,保險機構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35家財產險公司出現虧損,其中,“虧損王”被眾安保險以逾3億元虧損而坐穩,加上公司一些財務指標并不好看,由此引發外界巨大爭議。(更多專業分析,詳見華爾街見聞主編精選《“三馬”的名頭就能值千億?一文看懂中國互聯網保險第一股》):
眾安保險最大的爭議在于其收入和利潤增速等關鍵指標似有失去強勁增長的勢頭,其估值是否過高。
盡管眾安保險過去三年保費收入連年增長,但增速卻從2015年的近200%大降至2016年的36%。
退貨運費險、航空意外險和保證保險三大險種加起來占到收入的近80%。這與其他保險公司差異巨大,其收入結構對其股東的依賴度非常高。
本周一,針對“估值虛高”的問題,眾安在線CFO鄧銳民回應稱,公司目前快速增長,市場對公司的估值都有不同的考量:
目前我們發行的新股在攤薄以后是13.8%,這是我們準備發行的股數。(原標題:招股首日即遭熱捧 眾安保險獲87倍超額認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