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保監會官網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10022.50億元,入世之初僅為30億元,對應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5.53%,相比入世之初的不足1%有較大攀升。其中,外資保險機構在壽險業的市場份額為6.47%,明顯優于在財險領域的表現。
記者仔細梳理了保監會披露的數據發現,具體到外資壽險公司,由于銀保渠道具備一定優勢,以工銀安盛與交銀康聯為代表的銀行系外資壽險企業在保費收入與凈利潤方面都較為穩健。而以新光海航為代表的部分外資壽險機構卻因為經營指標頻亮紅燈,長期不能擺脫監管考驗。
外資險企市場份額擴至5.53%
保監會給出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共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保險企業在我國設立了57家外資保險公司,世界500強中的外國保險公司均已進入了中國市場。
經營方面,外資保險機構的市場份額總體呈現擴大趨勢,從入世之初的不足1%增長到2016年末的5.19%。記者依據保監會最新披露的保費數據計算發現,今年前7個月,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相較上年末又有所攀升,達到了5.53%。
而在資產總值方面,外資保險機構也實現了比較大的發展。保監會指出,截至今年7月末,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10.02萬億元,而加入世貿組織之初,這一指標僅為30億元。
總體上看,外資保險公司已成為我國保險市場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險市場的影響逐步增強。但與此同時,其也存在發展相對緩慢、份額占比仍然較小等問題。
這些問題同樣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據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介紹,下一步監管層面將從兩方面著手開展工作:一是對于已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保險公司,要進一步優化監管環境,鼓勵其進入健康、養老、巨災保險等專業業務領域。二是對于尚未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保險機構,要進一步優化準入政策,促進行業有序競爭。
關于保險業擴大開放一事,就在今年8月,國務院還印發過《關于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要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對外開放范圍”,其中就包括“進一步推進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等領域的對外開放”,也被看作是金融市場擴大開放的積極信號。
銀行系外資壽險經營相對穩健
記者統計發現,目前,外資壽險公司的經營表現要明顯優于外資財險公司。今年1~7月,外資保險公司在人身險行業所占據的市場份額為6.47%,而在財產險行業,外資公司的份額則只有1.95%。(原標題:外資保險資產破萬億 銀行系外資壽險經營較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