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監會發布《關于華泰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股東的批復》,同意浙報傳媒(600633,股吧)將其持有的華泰保險集團1980萬股轉讓給武漢當代金控。轉讓后,武漢當代金控持有華泰保險集團2.17億股,占其總股本的5.3966%。至此,華泰保險集團股權已是多次“轉手”,而其前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相當接近。業內人士指出,股權結構過于分散,或對公司治理造成影響,從而對整體上市形成一定阻礙。
華泰保險股權多次“轉手”
此次股權轉讓后,浙報傳媒將不再持有華泰保險集團任何股份,武漢當代金控持有華泰保險集團2.17億股,占其總股本的5.3966%。
事實上,今年6月19日,華泰保險集團股權出讓消息就曾出現在北京產權交易所網站。據悉,當時某家股東掛牌轉讓了華泰保險集團350萬股,占華泰保險集團總股本的0.087%,轉讓金額2100萬元,每股合計6元。以此測算,華泰保險集團整體估值超過241.38億元。
據了解,上述股權轉讓來自上海一家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但是350萬股股權轉讓并不涉及集團旗下分公司層面,華泰財險和華泰壽險的股權結構沒有發生變化。至于具體是哪一家股東轉讓350萬股股權,華泰保險集團當時沒有對此進行詳細的披露。
而在2014年和2015年,華泰保險也曾在浙江產權交易所、北京產權交易所發布過多個股權轉讓公告,寶鋼集團、華潤集團、中石油等企業相繼“轉手”華泰保險集團股份,內蒙古君正集團(601216,股吧)以較高的溢價“接手”華泰保險集團的股份。根據2015年12月15日的轉讓公告,內蒙古君正旗下兩家公司合共持有華泰保險集團股份達到15.30%。
截至目前,內蒙古君正集團已躍居為華泰保險集團的第二大股東,中國石化(600028,股吧)兩家公司就以13.95%的持股比例位列華泰保險集團的第三大股東,而第一大股東的席位,依然由外資保險企業安達保險集團占據,持股比例達到15.60%。前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相當接近,第一大股東寶座或許隨時“易主”。
上市遇阻或因股權結構分散
事實上,華泰保險集團一直在上市方面“野心勃勃”,其董事長王梓木曾對外表示:“力爭到2020年末完成主營業務收入提高2倍、主營業務利潤提高4倍、凈利潤提高1.5倍的‘1+2’倍增計劃。”然而,上市計劃遲遲均沒有進展。業內人士指出,由于股權結構過于分散,華泰保險一直未能實現“上市夢”。
“如果企業股權過于分散,那將對公司治理造成影響。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會隨時發生改變,將對公司整體的經營策略等造成影響,這樣也會不太利于企業的上市。”一名大型中資企業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從華泰保險集團的股權結構來看,前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相差不多于2個百分點,而其他股東的持股比例也相當接近,均在4%~7%左右,這對于公司統一治理有一定影響。
不過,除了集團股權結構屢經變動以外,華泰保險集團的經營業績在近年來也遭遇下滑。根據華泰保險的年報,2016年,華泰人壽的凈利潤為0.71億元,較2015年下降了78%。而華泰產險凈利潤為4.26億元,較2015年下降了43.42%。
當年,華泰人壽的投資收益為7.6億元,較2015年下降了0.8億元,而手續費支出、業務及管理費就同比上升,經營成本上漲導致了整體凈利潤下降。同期,華泰人壽在2016年末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4.36%,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63.52%,分別比2015年下降了27個百分點和21個百分點。
據悉,這是由于華泰人壽主動調整業務結構,發展長期保障型保險和長期儲蓄型保險所致。2011年,該公司銀保渠道保費收入為22.9億元,但截至2016年末該渠道保費收入已降至4.7億元。2011年,個險渠道保費收入為6.7億元,而截至2016年末該渠道保費收入已增至27.6億元,業務結構發生明顯優化。
(原標題:華泰保險股權結構再起波瀾 股權結構分散或成上市最大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