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朋友圈看到過這么一段有趣的文字——有人提問:一滴水從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體下來,砸到人會不會砸傷? 或砸死?群里一下就熱鬧起來,各種公式,各種假設,各種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計算,足足討論了近一個小時 。這時有人默默問了一句:你們沒有淋過雨嗎?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靜……然后,然后這個人就被踢出群了。
有文化真可怕……
這些“文化人”已經掉入了固有的思考模式里面
其實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結合生活中觀察的經驗
可以讓你更快的解決問題
很多保險銷售員在展業時都喜歡跟客戶說他購買產品后將會獲取哪些收益,已經麻木于聽各種利益、各種美好展望的客戶并不會對你的產品產生一絲心動。此時,我們能夠觀察人們生活中的弱點、痛點,結合自己所觀察的生活經驗去思考展業方式,那這樣效果是否會更好呢?
每一個人都害怕風險的發生,如果在得知某風險在自己身上發生的概率非常高,他更是會著急得跳腳,迫不及待的想尋找方法規避風險或是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
每一個人發生意外、重疾風險的概率都是可預測的,根據客戶上年度生活環境,包括空氣質量、飲食、飲水、家族健康狀況、工作環境、生活壓力等,可推算預測出客戶發生風險的概率。保險銷售員應該要學會去為客戶做風險預測,然后以風險損失引導準客戶,讓他關注自己,關注潛在需求。
風險是客戶的敏感詞,它既吸引著客戶去偷偷窺視,同時也使客戶忌諱萬分。談疾病、談風險變色。小編對此深有感受,一次在家里與表弟談論著重疾保險,說到各種癌癥,甚至談到死亡,坐在旁邊的舅媽聽了幾分鐘再也無法忍受,立刻呵斥命令我們停止討論,呼哧到談論這些東西不吉利。舅媽是一個對于風險總是又害怕又忍不住悄悄關注以規避它的人,但她絕對無法忍受有人在她面前大談這些敏感詞。
很多保險銷售員也總是常常面臨這樣的尷尬境地,大家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去引導客戶直面風險,挖掘自身的需求呢?在保險行業身經百戰的蔣勝輝老師將在天雁直播上教你如何以風險損失引導準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