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在保險業回歸保障本質背景下,壽險公司紛紛展開業務轉型,萬能險下滑成為保費結構調整的集中體現。
根據中國保監會數據,筆者對上半年壽險公司保費收入進行了統計。
其中,采用“資產驅動負債”模式獲得快速發展的中小型險企,萬能險保費波動極為明顯。
劉益謙控制的國華人壽就是個中典型。其上半年代表萬能險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24.87億元,同比降幅達到79.34%,在規模保費中占比為6.93%。和2016年上半年相比,占比下降了28.51個百分點。
不過,由于該公司原保費收入有所增加,所以規模保費仍然保持平穩。具體來看,其上半年原保費收入為342.63億元,同比上漲68.26%,占規模保費比高達95.4%。
在規模保費上,其上半年實現359.13億元,在82家壽險公司中排名第13位,同比小漲5.74%,顯然該公司沒有因萬能險收緊而受到太大沖擊。其中長期儲蓄及風險保障型業務規模保費占比70%以上,中短存續期業務占比低于30%。
事實上,在監管日趨嚴格的背景下,不少保險公司調整了保費結構,國華人壽也同樣如此。
2016年國華人壽原保險保費、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以及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共計實現規模保費484.96億元,其中原保費占比為54.82%。今年1月,國華人壽旗下原保險保費收入在同期公司總規模保費中占比升至87.3%,其后該數字持續處于上升狀態,前2月、前3月、前4月以及前5月的數據分別為90.3%、94.05%、94.91%以及95.25%。
據天茂集團披露的數據顯示,國華人壽上半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居前5位的保險產品中有3個產品為躉交型產品。其中僅國華泰山5號年金保險就實現原保費收入224.65億元,在國華人壽上半年原保費收入中占比達到65.93%。國華泰山2號年金保險和國華泰山1號年金保險則分別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3.58億元以及37.33億元。
不過,國華人壽保險業務收入有所下降,其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公告顯示,二季度保險業務收入為119.8億元,較一季度數據下降了46.24%。在業績上,二季度末國華人壽實現凈利潤10.51億元,一季度則為2.35億元。
產品銷售渠道方面,銀行保險、個人代理、互聯網等渠道的發展同樣對長期儲蓄及風險保障型產品的銷售有所推動。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華人壽個人壽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342.36億元,其中銀保渠道實現329.58億元,同比增長71.83%;保險營銷員渠道實現4.82億元,同比增長30.67%。
天茂集團半年報還顯示,國華人壽銀行保險渠道在大力發展長期儲蓄型業務和期交保障型業務的同時,網點活動率和人員活動率進一步提升;公司直銷渠道亦提出著力于向期交保障型業務轉型,進一步在短險領域補充和完善產品架構。(原標題:監管趨嚴國華人壽調結構 萬能險下降未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