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萊建材經營部倉庫位于上海市寶山區顧太路和塘祁路上。2015年8月3日,該公司向華安保險續保財產綜合險,雙方簽訂了《財產綜合險保單》,保險金額共人民幣800萬元。其中顧太路上的倉庫保險為金額為200萬元,塘祁路上為600萬元。保險期自2015年8月10日至2016年8月9日止。
2016年7月10日,顧太路上的倉庫發生火災,燒壞房屋面積約2400平方米,造成同萊建材的保險財產損失。事發后,同萊建材向華安保險申請理賠,但華安保險于當年8月出具《拒賠通知書》,以該建筑物為違法建筑為由,不同意理賠。
“這個理由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是違法建筑不能賠付,那當初保險公司為什么還讓我們投保?”同萊建材的劉先生說道。
同年10月,同萊建材向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投訴,要求華安保險撤銷該《拒賠通知書》,依法理賠。經保監會協調后,華安保險表示同意理賠,委托華安財產保險公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對火災倉庫進行損失公估。但經公估公司多次現場評估,同萊建材也提供了相關材料,可保險公司告知同萊建材的賠償金額卻只有16萬元,這遠遠低于同萊建材公司的心理價位。
今年1月10日,同萊建材經營部申請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調解,可雙方一直調解未成。
調解過程
“這次火災光燒毀房屋就達100多萬元以上,這與我們損失的金額實在相差太大了?!苯衲?月,劉先生無奈向本報反映,記者為此數次致電華安保險和同萊建材的劉先生,約請雙方前來本報接待室調解。
第一次調解時,華安保險同時約了公估公司代表一起參與調解。劉先生首先提出質疑:事發已經一年,可是公估公司居然沒有提供相關的評估報告,任何賠償都缺少依據。保險公司和公估公司承認拖了時間,表示盡快拿出評估報告。
第二次調解時,華安保險拿出評估報告后,當事雙方經過質詢和辯論,在記者調解下,華安保險先將賠償金額從16萬提升至30萬。劉先生不同意,認為賠償金額遠遠不足。經華安保險代表回去請示公司領導后,又將賠償金額提到40萬元。劉先生仍認為評估報告算法與他們的算法有誤。記者第三次約請當事雙方到報社調解,雙方一致同意共同前往公估公司,再依據評估報告,做一次核算。最終,華安保險將賠付金額加至50萬元,表示不再提升賠償金額。
同萊建材劉先生對此賠償結果卻難以認同,提出至少70萬元以上賠償。雖經本報再次溝通協商,華安保險堅稱對劉先生的要求難以辦到。劉先生決定再尋找其它合法途徑,爭取自己的利益。(原標題:倉庫失火后保險公司拒賠 保監會協調后仍然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