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今年上半年的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出爐,其中主要指標好于預期,宏觀經濟總體穩中向好趨勢更為明顯。國際組織和機構紛紛上調對于中國經濟增速預期,認為中國經濟再平衡進程穩步推進,經濟前景良好。
事實上,隨著保險業快速發展,保險市場與宏觀經濟關系日益密切,尤其是工程險、出口信用險、企財險、貨運險等財險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衡量經濟活躍程度、行業景氣水平和企業投保能力,起到了宏觀經濟“晴雨表”的作用。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38.15萬億元,按照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保監會數據顯示,同期,財險業實現保費收入5275.9億元,同比增長13.9%。財險指標與宏觀經濟指標表現一致。
在上述提及與宏觀經濟走勢密切相關的財險指標上,保監會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忠寧表示,工程險加快發展,表明固定資產投資企穩;出口信用險發展良好,反映出口形勢好轉;企財險和貨運險結束負增長,反映出工業運行穩中向好、宏觀經濟景氣改善;科技保險的快速發展,顯示出新動能加快發展。
從工程險和固定資產投資看,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8.06萬億元,同比增長8.6%。同期,工程險實現保費收入66.06億元,同比增長20.94%,并且逐季增長。這說明固定資產投資逐步企穩,持續發力。
出口信用險是中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商務部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額達到13.14萬億元,相較上年同期增長19.6%,扭轉了過去兩年的下降局面,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5%。同期,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承保金額達到2573.9億美元,同比增長14.6%;支持企業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出口、投資、開展工程承包業務累計金額達到627.8億美元,同比增長7.4%。
企財險、貨運險結束了負增長,上半年分別實現保費收入為245.54億元、52.50億元,這與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工業增加值、貨運量走勢、企業生產等指標吻合。例如,交通部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貨運增速加快,完成貨運量217億噸,同比增長10%。
此外,復旦大學中國保險科技實驗室主任許閑認為,中國科技保險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1%和11.5%,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6.2和4.6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為12.2%和32.2%。同期,科技保險和首臺(套)保險保費增速也均大幅快于保險業平均水平。這反映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補”的成效持續顯現,說明經濟增長新動能正在加快培育。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發現財險指標反映出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趨勢更為明顯。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將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上調0.1和0.2個百分點至6.7%和6.4%。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上半年,宏觀經濟企穩向好,經濟增長驅動方式換擋升級。從傳統投資驅動逐漸轉向制造業產業提升,從要素、資本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不回避的是這一過程確實存在壓力,并不容易。隨著出口大幅回升,外需提高可以緩解內需壓力,對于中國經濟平穩換擋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從慣性看,全年經濟穩增長不成問題,即便有一定的壓力,預計也會保持目前這種良好勢頭。接下來,還需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活內生發展動力,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和內在競爭水平。(原標題:財險實現保費收入增長13.9% 與宏觀經濟指標表現一致)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