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在北京北四環的一家銀行網點內,王阿姨正與理財經理討論一款重大疾病保險產品。這是今年上半年金融整頓之后,萬能險淡出銀行柜臺,純保障型健康險“補缺”的一個典型鏡頭。
銀行柜臺開售健康險,只是行業“回歸保障、保險姓保”后的變化之一。數據顯示,2012年到2016年,我國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復合增長率達36.18%,連續5年增速高于行業保費增速,人均每單消費3118元。今年一季度,健康險保費收入1599.82億元,同比增長36.88%。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險的快速增長也給險企經營帶來向好變化。華夏保險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健康險業務的不斷發展,不僅為客戶提供了醫療健康保障,又打開了公司的利潤空間。”
兩天內客戶獲賠939萬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幾個突出案例:去年12月28日下午,華夏保險公司接到林女士報案,被保險人曹某因病去世。公司南通中支立即開通理賠綠色通道,被保險人快速獲賠939萬元,全程僅兩天。
2016年10月份,安徽的高先生因車禍不幸逝世,生前曾投保華夏護身福兩全保險(2014)。其家屬劉女士因忙于高先生后事無暇分身,通過“華夏保險”官微平臺理賠,通過身份驗證、填寫理賠申請信息、上傳資料三個程序,2分鐘完成理賠申請,100萬元理賠款3小時到賬。
今年4月份,慧擇保險公司接到報案,被保險人因確診為惡性腫瘤,依據此前投保的重大疾病保險(20年交),可獲賠付金額20萬元。
5月18日,慧擇保險接到報案,被保險人因輸尿管結石住院需要理賠。收到客戶在線提交的理賠材料后,當天即反饋了預審結果,并通知客戶寄送紙質材料。5月30日,保險公司賠付4190.03元。
上述四個賠付案例只是近年來健康險賠付的冰山一角。
從行業賠付看,2016年保險業累計賠付支出10512.89億元,其中,健康險業務、財產險等業務支出5652.27億元,同比增長14.85%。《2015年保險統計數據報告》也顯示,2015年,我國健康保險賠款和給付同比增長33.58%,在各類保險產品中增速居第一位。
今年一季度,《證券日報》記者從業內獲得的一組行業交流數據顯示,一季度健康險業務賠款與給付支出28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6.56億元,同比增長24.87%,成為四大類險種(其他三類為財產保險業務、壽險業務、意外險業務)中,賠付增長最快的險種。
健康險原保費收入5年復合增長率達36.18%
行業健康險賠付快速增長的背后,是健康險保費的飆升。
在過去較長的時間里,國內商業健康險的發展不盡如人意,隨著人身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普通型人身險產品的預定利率得以放開,商業健康保險開始步入發展快車道。今年5月份,保監會下發的《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提出,保監會支持并鼓勵保險公司大力發展健康保險產品。
2012年,商業健康險保費收入尚不足900億元,在人身險保費收入中的占比也只有8%;而截至2016年末,健康險保費收入達到4000億元以上,其占人身險保費收入的比重也達到了18%以上。
從增速來看,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012年為863億元,同比增長24%;2013年為1123.5億元,同比增長30.22%;2014年為1587.18億元,同比增長41.27%;2015年為2410.47億元,同比增長51.87%;2016年為4042.50億元,同比增長67.71%。2012年到2016年這5年復合增長率達36.18%。
不難看出,2012年以來,健康險保費增速逐年遞增。
從單個公司來看,《證券日報》記者從華夏保險獲悉,截至 2017 年6月30日,華夏保險健康險業務標準保費為42.29億,同比大幅增長 94%。其中,今年上半年結案總件數達40595件,同比增長72.15%;支付總金額達5.58 億元,同比增長133%。
上述華夏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健康保險發展的政策,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都呈現樂觀態勢。他預計2020年商業健康險保費規模可望超過 10000億元。
談到拓展健康險業務的新舉措時,該負責人表示,“一是根據目標客戶細分群的實際需求,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與特色產品;二是通過探索并通過創新方式來干預消費者服務流程和降低賠付率,專注于自動化和運營簡化以降低成本;三是從預防干預到臨床干預,達到既利于客戶健康,又能很好得控費的目的。”
四大原因助推健康險快速增長
對于健康險快速增長的原因,慧擇網運營總監王傳江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說:一是政策引導,保監會等不斷推動健康保險的發展,力推稅優型健康險產品。二是近幾年居民保險意識大幅提升,由之前對保險的誤解、反感轉變為主動了解保險的知識,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三是隨著經濟發展,中等收入人群擴大,帶動了對于健康醫療的支出。四是互聯網平臺對人們了解并購買健康險起到了推動作用。
上述華夏保險負責人表示,“從全國衛生費用中,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所占比例仍然較小,相應的保費規模、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等指標數值很小,遠遠低于美國等國家。受到老齡化加速、醫療負擔加重等因素的影響,人們對健康保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健康保險未來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事實上,健康險的發展不僅符合監管“保險姓保”的要求,也利于行業轉型升級,更利于保險公司內含價值的增長及利潤的提升。
上述華夏保險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大力發展健康險業務,順應國家政策導向,也為銷售隊伍的穩定和公司品牌建設贏得了市場口碑。以常青樹系列健康險為例,自2015年推出以來,帶來直接傭金收入13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