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理財產品的收益萎靡不振,而一些保險公司推出的互聯網保險理財產品卻借機上位,預期收益率節節高升,有的達到7%。
在微信朋友圈內盛傳的一款名稱為“匯贏1號”的一年期保險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甚至高達8.5%,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可能大多數人對什么是保險理財產品不是很了解,但一定時有耳聞,比如說分紅險、投連險等。下面小融就為大家詳解保險理財產品的優勢和劣勢。
保險理財產品有哪些?
保險理財產品,也稱為投資型保險。它最早誕生于荷蘭,源自投保者希望自己繳納的壽險保單也能投資產生收益。也就是說,保險公司將一部分保險金拿去做投資,每年分給投保人一定的紅利,等保險期限滿后再返還保險金。
投資性保險有分紅險、萬能壽險、投資聯結險三類,投資方向不同收益也不同。其中:
分紅險:投資相對保守,風險低,收益相對也低。
萬能壽險:主要投資國債、企業債、大額銀行協議存款、證券投資基金等,設有保底收益,存取靈活,收益穩定。
投資聯結險:投資相對激進,無保底收益,風險大,當然收益也可能大。
保險理財產品有什么優勢?
保險理財產品的優勢,首先在于其產品設計本身,具有保險功能的同時,也能投資理財、創造收益。此外,與大家熟悉的銀行理財產品相比,還具有投資門檻低,無募集期的特點。一般理財型保險1000元就可起購,次日就能生效。
保險理財產品有什么缺點?
與優勢相比,保險型理財產品的缺點更加突出,而且這些缺點直接關系投資人的切身利益:
一是產品投資期長且單一,流動性差。保險理財產品的期限都很長,短的一兩年,長的五年十年,投資收益很難在短期內看到,而且資金變現能力弱,難以滿足需要靈活使用資金的投資者需求。
第二,額度有限,有“噱頭”嫌疑。一般的保險理財產品募集規模有限,甚至比城商行單款理財產品的規模都還低。如百度“百賺180天”,在短短五六分鐘被搶購一空,能成功認購參與的投資者其實并不多。
第三,保險理財產品資金投向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差。比如上述朋友圈盛傳的珠江人壽“匯贏1號”產品,只是簡單披露投資方向,并沒有各個品種的比例限制。而且該產品過往年化結算利率最高只不過4.8%,不知8.5%的高收益從哪里來?肯定是配置了高風險的資產,到期能否拿到預期收益未或可知。
小編點評:
保險理財產品在銷售過程中往往刻意強調收益,而不談背后的風險。因此,投資者在網上購買保險理財時,一定要分仔細閱讀相關說明,了解清楚保險品種和資金投向,不要把預期收益率當成“保本收益率”,以免被忽悠受騙。
(原標題:什么是保險理財產品?有何優缺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