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商業車險“二次費改”的落地,車主們也迎來最低3.4折的車險保費紅包。但需要關注的是,由于當前車險保費的浮動標準變成了“零容忍”,這也意味著,任何一次出險,都可能影響該折扣的領取。
另一方面,就在7月18日,保監會正式啟動機動車輛保險市場專項整治工作,對車險市場進行整治,而投保返利和無牌照互聯網平臺將成為“嚴打”對象。
“損失率”測算問題待解
在日常駕車途中,保險無時無刻不在為車主撐起“保護傘”。隨著商業車險“二次費改”的落地,車主們已陸續享受到了改革帶來的好處。“我的車險馬上要到期了,前兩天去保險公司續保車險,保費比去年便宜了好幾百元。”成都市民陳小姐表示。就在7月8日,四川地區的商業車險二次費改最終確定實行。此番四川省二次費率改革,同時下調自主核保系數和自主渠道系數,兩者的最低比例皆從0.85下調至0.75。這意味著具有良好駕駛習慣和安全記錄的車主,保費在現行基礎上將再降低約20%。其中,最低折扣也從過去的4.3折下調至最低3.4折。
以一輛連續1年未出險的私家車為例,此前在自主系數為0.85時,商業險總保費約為5400元,,而此番二次費率改革后,最終商業險保費約為4200元,較之前可降低1200元。記者獲悉,目前包括平安財險、人保財險、太平洋(4.04 -0.49%,診股)財險在內的多家公司均已順利完成新費率的車險首單出單。
不過,并非所有的車主均順利享受到了新政“紅包”,由于費改后車險保費的浮動標準變成了“零容忍”,因此部分有出險記錄的車主車險保費較此前出現了一定上浮。成都市民李先生向記者表示,“因每天開車上下班難免刮蹭,出險報修的費用平均在600元以下,在二次費改前,一般是出險兩到三次才會上浮保費,通常仍執行8折或8.5折的折扣,但現在只要出險一次,下一年保費就無法享受折扣了。”
據李先生介紹,此前其保費約為4000元左右,但由于去年有一次出險,因此按照費改后執行的新商業車險規則無法享受折扣,這也意味著他的商業車險要比往年多出1000多元。“上漲的保費已超過保險公司理賠的數額。”
這一現象的出現,也令不少擔心保費增高的車主開始選擇減少報保險次數,而去路邊的維修點或者4S店自行解決小事故。在市場人士看來,事故概率難測算以及理賠流程無差異是保費厘定單一化的主要原因。未來隨著“損失率”測算問題的解決,車險保費厘定或將更加細化。
互聯網車險市場或洗牌
事實上,隨著商業車險條款費率改革穩步推進,車險經營效益亦穩中有升。據統計,2016年,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9266億元,其中,全國車險保費收入6835億元,同比增長10.3%;承保盈利59億元,同比增加70.3%。
盡管二次商業車險改革意味著保費更低,但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則意味著更大的經營壓力,如何提升競爭力成為了各大財產保險公司面臨的一大課題。與此同時,面對車險市場長期以來的亂象,監管部門也給予了“重拳”。
7月18日,保監會發布消息稱,將正式啟動機動車輛保險市場專項整治工作,對車險市場進行整治。同時再次強調了此前發布的《關于整治機動車輛保險市場亂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表示要加強對車險中介業務和第三方網絡平臺合作車險業務的合規性管控,切實履行授權和管理責任。按照規定報批和使用車險條款費率,不得給予或者承諾給予投保人、被保險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依法開展保險業務活動,不得利用業務便利為其他機構或個人牟取不正當利益。
在市場人士看來,這也意味著,沒有取得保險中介資質的互聯網車險平臺將成為“嚴打”對象。根據《通知》要求,財險公司不得委托未取得合法資格的機構從事保險銷售活動,不得向不具備合法資格的機構支付或變相支付車險手續費。不得委托或放任合作中介機構將車險代理權轉授給其他機構。不得直接或委托中介機構開展異地車險業務。
同時財險公司可以委托第三方網絡平臺提供網頁鏈接服務,但不得委托或允許不具備保險中介合法資格的第三方網絡平臺在其網頁上開展保費試算、報價比價、業務推介、資金支付等保險銷售活動。“保費試算、報價比價、業務推介、資金支付是目前第三方網絡平臺開展車險業務最主要的方式,按照整改措施,未來無牌照第三方平臺將僅能作為信息中介,而難以提供車險銷售服務。”上述市場人士認為,這無疑將對互聯網保險市場造成較大的影響。
此外,曾作為車險營銷人員“制勝法寶”的投保返利或贈送現金、禮物等等行為也被明令禁止。《通知》指出,財產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及個人不得通過返還或贈送現金、預付卡、有價證券、保險產品、購物券、實物或采取積分折抵保費、積分兌換商品等方式,給予或者承諾給予投保人、被保險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不得以參與其他機構或個人組織的促銷活動等方式變相違法支付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對于情節嚴重的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采取限制保險機構業務范圍、責令保險機構停止接受車險新業務、吊銷保險機構業務許可證、撤銷高管人員任職資格等措施,從嚴從重進行行政處罰。”保監會指出。
(原標題:車險亂象迎監管“重拳” 無牌照互聯網平臺將受限)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