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保監會及各級保監部門共開出92份罰單,涉及華安保險、中國太保、陽光保險、合眾人壽等,累計罰款金額達到1044.5萬元,有的保險公司甚至收到5份罰單。
電銷業務多家不合規
沈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查詢中國保監會網站公布的處罰信息了解到,6月份,保險公司共領到79張罰單,合計金額952.9萬元。其中,處罰金額較大的保險公司涉及陽光保險、華安財險、中國太保、中國太平、光大永明人壽、永安財險、英大泰和財險、天安財險、中銀保險、珠江人壽、合眾人壽、百年人壽等,甚至兩家保險公司的罰金額度超過了百萬元。業內人士介紹說,今年上半年,保監會將監管重點和開具罰單指向電銷領域,而且保監會檢查的電銷領域,不僅僅針對具體業務,還提升到對保險公司電網銷業務的制度建設上來。處罰較重的保險公司,都因為存在電話銷售欺騙投保人、對投保人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總公司在銷售業務品質管理等內控方面存問題。
保險代理公司問題多
在保監會公示中,保險代理機構成了違規“重災區”。其中,福建祥天保代、湖南華菱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吉林宏大保險銷售公司等13家保險中介機構被列“黑名單”,因違規累計被處罰金額高達91.6萬元。
從違規原因看,主要涉及編制虛假報表、利用業務便利為他人牟取不正當利益、未繳存保證金或投保職業責任保險、未按規定管理業務檔案、未按規定制作客戶告知書、聘任不具備任職資格的執行董事等多個方面。據了解,目前代理機構普遍內控薄弱,合規意識差,而且數據不真實、參與保險公司套費問題比較普遍,建議消費者謹慎選擇。
部分產品在躲避監管
此外,部分保險公司設計的保險產品也出現問題。今年5月初,保監會核查的安邦人壽“安邦長壽安享5號年金保險”,產品設計偏離保險本源,通過生存金返還形式,將消費者所交保費大量快速返還,把長期年金保險“長險短做”,實際做成兩年期業務,規避保監會中短存續期產品的有關監管規定,擾亂市場秩序。同時,安邦人壽“安邦e起贏兩全保險(萬能型)”產品的報備材料中缺少總精算師簽字,不符合保監會規定。
安邦人壽出現違反、規避監管規定等問題,保監會不予備案這兩款產品,自監管函下發之日起3個月內,禁止安邦人壽申報新的產品。而且,保險公司應立即停止使用相關產品。(原標題:保監會一個月開出92份罰單 華安等保險公司罰款超千萬)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