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華信期貨聯合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內蒙古分公司(下稱人保財險)合作推出的大豆收入保險在鄭州正式簽約運作,該項目是國內首單商業性農產品收入保險。
與過去的項目相比,本次華信期貨與人保財險在內蒙古甘河農場共同開展的大豆“保險+期貨”項目內容從單一的價格險擴充到收入險。該項目一改從前對交易所和政府等資金支持高度依賴的情況,在國內首次實現商業化運營,邁出了“保險+期貨”模式商業化發展的第一步。
長期以來,國內農產品價格“托底”政策導致了國內外農產品價格無法并軌、農民難以按照市場信號調整生產結構等一系列問題,而在農產品價格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農產品價格波動勢必增大,農戶在種植收入上也面臨更大的風險。“相較于自然災害的風險,農戶對于價格的風險接受程度更低,他們難以接受豐產不豐收的情況,因此收入險的推行更符合農戶的實際需求。”人保財險總公司農村保險事業部產品開發處處長王沖表示。
“去年,由于干旱天氣,很多地都絕收了,甘河農場的農戶收成很不好,有的農戶的大豆產量甚至低于100斤/畝。”甘河農場的負責人馮穎頡向記者介紹,今年5月,他們通過華信期貨長春營業部接觸到華信期貨和人保財險,通過介紹了解到可以利用投保收入險的方式保障種植收入。“只需支付一部分保費就可以將種植收入鎖定在種植成本之上,這對我們的吸引力挺大的,所以三方很快達成了共識。”馮穎頡說。
據了解,近日,甘河農場及部分農戶與人保財險購買大豆收入保險,并自付該項目的所有保費,保險期限為4個月。同期,人保財險與華信期貨簽訂了場外期權交易確認書,轉移收入險中的價格風險,自身承擔產量風險。該項目合計承保面積27700畝,折合的現貨量約4432噸。該保險項目主要以目標產量和目標價格來確定目標收入,當實際收入低于目標收入時,農戶便會得到人保財險提供的差額賠付。按照產品設計,目標價格的風險最終將由華信期貨承擔,而產量風險的部分則由人保財險承擔。
今年“保險+期貨”項目引入收入險,解決了從前在產量大幅下降、單價攀升時農戶難以得到賠付,農戶收入依然無法得到保障的問題。此外,華信期貨的風險管理子公司華信物產有限公司衍生品部負責人馬永波介紹稱,目前開展的“保險+期貨”項目大多是在交易所或者是地方政府補貼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交易所或者是地方政府補貼農戶大部分的保費,農戶只需自繳一小部分保費。但是交易所和地方政府補貼資金有限,能夠保障的農戶畢竟是少數,只有通過商業化的手段才能更全面廣泛地保障農戶的種植。另外,參照美國的經驗,政府補貼資金也是保費的重要來源,隨著今后收入險項目的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擴大,也希望我國政府能夠進行多給予保費的補貼,從而更大范圍地保護農戶的利益。
此次,華信期貨聯合人保財險進行‘保險+期貨’商業化的探索,共同開展此次大豆收入險項目,由農場和農戶支付全額保費。“這作為國內第一筆純商業的收入險項目,不僅意味著農場對‘保險+期貨’模式以及收入險的認可,也會對整個市場形成很好的示范效應。”馬永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