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方面表示,《監管口徑》的發布,有利于在“一國兩制”基礎上,支持香港經濟的繁榮穩定;有利于支持保險資金“南下”,充分利用內地和香港兩個市場配置資源,分散投資風險;有利于拓寬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渠道,穩步提升投資收益。
站在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此番開閘意味著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方式間接拓寬,有利于緩解保險資金當下的“資產荒”壓力。
2007年和2014年,保監會先后發布《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及《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允許保險機構投資香港股票及其他發達市場權益類資產。據記者了解,在“出海”方式上,保險資金主要通過QDII、內保外貸等方式投資港股及其他發達地區資本市場。
有保險資管人士直言:“目前QDII額度相對緊張,保險資金海外投資換匯出資受到一定影響,而參與滬港通、深港通,無疑進一步增加了保險資金參與香港股市的投資方式,有利于保險機構更為靈活地選擇投資標的,緩解資產配置壓力,提升保險資金投資收益水平的同時,也有利于分散投資風險。”
至于有市場人士擔心“參與滬港通、深港通之后,是否會造成保險資金抽離A股”,在保險業人士看來,無需過度擔憂,不會對A股市場產生“失血”效應。
一家保險資管機構人士對此解釋道:“保險資金在境內、境外各大類資產上的配置都有不同的監管上限要求。首先,目前境外投資比例上限遠未用足;其次,境內權益投資比例目前也只用了上限的1/3。兩者不存在此消彼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