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業績表現方面的考慮,上市公司投資人工智能主要集中在發展相對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各種應用場景方面,包括語音識別、自動駕駛、無人機、智能機器人,以及各種傳感器、計算芯片等硬件領域。
風險投資仍為主力
風投數據公司CB Insights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共有173宗投資交易,成為近5年來投資最活躍的一個季度。其中,4宗大額投資分別為:生命科學初創企業Zymergen獲得1.3億美元B輪融資;計算機視覺初創企SenseTime獲得1.2億美元B輪融資;面部識別初創企業Face++募集1億美元C輪投資;以色列人工智能公司Voyager Labs獲得1億美元投資。
此外,以色列約車應用Gett獲得3億美元少數股權投資;汽車科技公司Zoox獲得2億美元A輪投資;網絡安全初創企業StackPath獲得1.8億美元私募股權融資。
從全球范圍看,PE/VC等早期股權投資機構仍是人工智能投資的主力。其中,Data Collective是人工智能領域最活躍的風險投資者,2012年以來已經投資超過20家人工智能企業。Khosla Ventures和英特爾排在第二位,投資均超過15家企業。
國內市場方面,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順為資本、IDG資本、聯想之星、高瓴資本等創投機構,成為人工智能投資的主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科技巨頭積極直接投資或收購創業團隊,谷歌、蘋果公司、微軟公司收購次數居于前列,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等國內科技公司也加大了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
上市公司積極布局
盡管人工智能產業前景廣闊,但目前整體盈利能力仍然不足。基于盈利能力考慮,參與設立并購基金、收購較為成熟項目以及內生式發展,成為上市公司布局人工智能的主要方式。
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顯示,去年下半年以來,聚龍股份、浙大網新、梅泰諾等多家公司發布公告,參與設立產業并購基金,關注的重點行業即包括人工智能。投資人士指出,通過這種方式,上市公司可以在財務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早期介入一些潛力項目。
傳感器、計算芯片等相對較成熟的硬件標的,成為上市公司收購的重點之一。聯絡互動先后通過收購雷蛇、Avegant硬件廠商,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智能硬件體系。
無人駕駛、人臉識別等應用場景,成為人工智能應用的重要領域。比亞迪、福田汽車、長安汽車等多家產業鏈上下游公司已布局無人駕駛領域。在2017年亞洲消費電子展上,京東、蘇寧、海爾、長虹等品牌分別推出智能冰箱、智能空調等家居產品。東方明珠近日公告,公司與微軟(中國)及微軟亞太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深入推進智能云及人工智能新技術研發及媒體行業應用的技術合作。根據公告,東方明珠擬采用微軟AI技術和Azure智能云平臺,打造智能家庭互娛平臺及終端。
今年4月,發改委高技術司公布了2017年“互聯網+”重大工程擬支持項目名單。在22個項目中,4家AI公司的項目上榜,包括百度、科大訊飛、騰訊和重慶中科云叢科技,擬支持的項目均為這幾家公司的“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人工智能云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