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注意到,隨著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保險牌照近年來也成為各路資本追逐的對象,參與發起成立保險機構的公司越來越多。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約有200多家公司在排隊申請保險牌照。
“隊伍擴容的結果,是保險機構業務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部分險企資金來源不合規,業務開展風格激進,給行業發展帶來了不穩定因素。”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徐承遠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通知》下發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規范保險機構的運營,這也意味著準入門檻有所提高,牌照的發放將比前兩年有所收緊。“從今年不予批準籌建的4家險企來看,不存在差異化經營理念和系統可行的商業模式、以及股東財務狀況不符合要求等問題較為突出。”
事實上,對于上述問題,監管也已有所察覺。在2016年至今被拒絕的8家申請牌照的機構中,可行性研究缺乏可操作性、戰略發展規劃不清晰、相關主業不突出、機構規劃不符合實際等問題已經成為監管層拒絕發放牌照的原因。
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排隊審批牌照的公司都是有瑕疵的,根本不符合《通知》要求,預計此次新文件一出,將有過半數公司不用再排隊等牌照審批了。
《通知》對股東資質的要求,也被業內人士看作是防范風險的手段之一。
“規范保險公司籌建行為,對股東資金和關聯管理進行穿透式監管,與之前監管思路保持一致,從源頭上保障資本金的真實性和安全性,對保證險企償付能力充足具有正面影響。”徐承遠表示,對籌建驗收標準的完善,有利于險企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并更加注重內部管理,為險企開業后形成系統可行的商業模式和全面風險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也利于險企風險防范,促進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隨著近期監管對業務和公司內控監管的收緊,目前業務已很難做了,尤其監管要求險企重點開發保障型產品這塊,對很多新成立企業來說,壓力是很大的。”某險企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