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年平均增長7.4%。在實現居民收入與GDP增長基本同步的同時,我國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孟瑋稱,從反映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數來看,我國從2013年的0.473下降到2016年的0.465。
提及收入分配改革,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首當其沖。國家統計局數顯示,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據此計算,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72。
盡管近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整體呈現縮小的趨勢,但在各省份之間,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依然有比較明顯的分化趨勢。以2015年數據為例,天津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小,收入比為1.85,而收入比在2.5以下的省市還有浙江、黑龍江、吉林、上海市、江蘇、福建、海南、山東等。
但與此同時,陜西、青海、云南、貴州、甘肅等省份城鄉居民收入比在3以上,這意味著當年這些省份農村居民收入僅占城市居民收入1/3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小的省份多在中東部,差距較大省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
王小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東中西部城鎮居民流動性強,收入差距相對較小。但在農村,東中西部農業發展水平差距大,農民流動性弱,東部地區農民的非農產業收入又比西部高,因此西部地區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就比東部明顯。”
在王小魯看來,在私營經濟發展充分的江浙地區收入差距相對較小,因為私營經濟帶動更多的就業。基于此,要解決收入分配差距問題,也需要壯大私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