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保險板塊上漲受益于預期改善,包括利率上行改善投資收益預期和消費升級優化保費結構預期。截至6月14日,A股市場保險板塊較年初上行27.6%,平安、太保、國壽、新華分別上行33%、14%、14%、14%。保費方面截至今年4月,行業人身險保費同比增長32.3%,達到1.48萬億元,其中壽險、健康險和意外險分別同比增長34.1%、24.1%和15.7%;萬能險大幅下滑60.59%至2747億元。在保費增速趨穩的同時,結構改善預期持續強化。
業內人士認為,保單的增加使得中心極限定理得到充分運用,有利于邊際效應的穩定釋放。在產品結構改善和期限結構改善下,大型險企銷售保障型保險產品將均衡三差益,進一步提升新業務價值率,進一步提高估值。
保險迎估值修復行情
招商證券(600999,股吧)認為,在資產端利率上行、一季報超預期、負債端優化聯合作用下保險終迎來估值修復行情。利率持續上行,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曲線敏感變動,拐點有望提前至2018年上半年,資產端壓力緩解;負債端壽險、健康險對行業保費貢獻持續提升,渠道和期限優化,價值快速增長;上市險企2017年第一季度凈利潤330億,同比增10%;利率上行和業績略超預期成為催化因素。
同時,招商證券指出,負債端全面改善。渠道優化,2017年第一季度平安代理人渠道新保費同比增62%,企業資源向代理人渠道集中。險種優化,壽險、健康險蓬勃發展替代萬能險低迷,2017年第一季度壽險、健康險規模領漲覆蓋了萬能、投連的下滑。客戶保險消費意識短期躍進催動壽險和健康險快速發展,投資端持續回暖。上半年險資債券配置緩解投資新配置和再配置壓力。準備金增提壓力持續緩解,收益率曲線拐點有望提前至2018年上半年。展望今年下半年,權益市場穩中有進,非標、債券享受利率回穩,投資壓力持續減輕。
華泰證券(601688,股吧)分析師沈娟指出,目前,產品結構決定價值深度,三差均衡的利源模式意味著險企利潤釋放更加穩定,有助于提升行業估值。從產品結構上看,長期保障型產品利潤來源最為均衡,價值貢獻高。執行償二代后,長期保障型產品由于資本占用低,且利于公司維持較高的償付能力充足率。2016年上市險企保障為先大力發展長期保障保險產品,下調長期投資收益率假設時,三家險企并未下調作為貼現率,但新業務價值仍能保持高速增長,業務結構的改善與加強是價值高速增長的根本保障。
優化結構 估值提振
“下半年應繼續保持寬度加深深度,優化結構估值提振。保險需求高峰疊加市場產品因素,保險銷量,尤其是大型險企的保險銷量仍能保持較高水平,新業務價值的寬度不斷增加。”沈娟認為,同時,注重精細化營銷提高加保率、降低退保率,將夯實新業務價值。而保單的增加使得中心極限定理得到充分運用,有利于邊際效應的穩定釋放。在產品結構改善和期限結構改善下,大型險企銷售保障型保險產品將均衡三差益,進一步提升新業務價值率,進一步提高估值。
業內人士指出,下半年利率上行兌現為凈利潤彈性。2017年保險公司凈利潤彈性將主要來自于責任準備金釋放,一季報凈利潤同比增長9.6%,已經呈現出這一特征。上半年10年期750日國債移動平均下行15BPs,預期下半年僅下行5BPs,10月份將首次出現小幅上行,責任準備金計提壓力釋放明顯。
“此外,2016年因責任準備金多計提導致的利潤減少占稅前利潤規模在30%-95%左右,預計這也是未來利潤向上的彈性來源。2016年單季度凈利潤平安、新華呈現前高后低趨勢,太保和國壽整體比較平穩,2017年單季度凈利潤有望呈現前低后高趨勢,利潤彈性加速釋放。”業內人士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