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業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黃洪在當天舉行的2017陸家嘴論壇上透露,今年1—5月,中國保費金額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6%,是國民經濟行業中發展最快的行業。
黃洪說,中國保險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整個保險業現金流十分充足,償付能力十分穩健,整體性風險有效可控。據悉,中國保費規模躍居全球第二,從1980年的4.6億元,攀升到2016年的3.1萬億元,增長了6730倍。
盡管實現了如此快速的增長,但黃洪認為,保險業仍然存在不少突出問題。比如資本不實,導致償付能力失真,與市場準入退出和資本穿透監管還不到位有關;違法違規資金運用,則與“管住后端”的改革沒有跟上有關;保險產品的問題,與發展理念的改革沒有跟上有關。
黃洪表示,保險業的發展歷程就是不斷解決問題、化解風險的過程。過去40年,保險業的每一個階段都遇到挑戰,但都是前進中的問題,都是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來解決。接下來還要打好保險業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戰”。
黃洪認為,改革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開發保險產品、提供保險服務都要以人民群眾滿不滿意為唯一標準。保險好不好,最終要靠市場來檢驗,根本是要看老百姓的口碑。”
改革只有遵循、把握金融保險業的基本規律,發展才能行穩致遠。黃洪說,商業性業務要注重資產負債匹配。純商業保險業務市場化程度高,特別是人身保險涉及生老病死,周期性長,風險具有滯后性,不能急功近利,只有像“冷水泡茶慢慢濃”那樣,才能做到持續經營,打造百年老店。
此外,還要改革管理機制,增強競爭能力。黃洪表示,要運用科技手段創新商業模式,2016年中國研發投入超過1.5萬億元,居全球第二。要深入運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升級商業模式,滿足保險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