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持新規依然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日前,證監會發布關于《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下稱“《新規》”),上交所、深交所也分別發布了相關實施細則。《新規》及細則拓寬了適用范圍,延長了IPO和定增投資者減持周期,完善了信息披露制度和明確處罰措施。
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壓艙石——保險資金,受此影響幾何?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新規》后定增退出受限,或使保險資金參與定增的規模短期有所收縮,但是影響有限,長期看將使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更具優勢。此外,《新規》對保險資金二級市場投資沒有影響。
短期降溫、長期利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新規》定增退出受限,或使保險資金參與定增降溫。《新規》要求,投資者在解禁后12個月內不得減持超過所持定增份額50%,即便通過大宗交易手段減持,也要受到一定限制,延長了投資者減持套現的時間,如目前常見的定增基金封閉期基本在1年半左右,而在《新規》下則要延長。
對此,安信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趙湘懷指出,2016年,保險公司參與定增的資金規模超過千億元,同比增速超過約40%。《新規》延長定增退出周期,使得投資風險有所提升,與保險資金趨于穩健的投資風格相悖,因此預計保險公司參與定增的規模或將有所收縮。
不過,“目前,保險業總資產規模已經超過16萬億元,其中參與定增的千億元占比較小,因此《新規》對于保險業資產端帶來的影響不大。”趙湘懷坦言。
某大型保險公司高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常而言,保險公司介入上市公司有兩種途徑,即定增和二級市場集合競價買入,《新規》影響前者退出周期,但是影響極為有限,后者不受影響。”
“有影響,但是影響不大,主要是對參與定增的保險公司有影響。”另一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以前參與定增可以快速變現,現在退出周期延長,減少了資金流動性。”
不過,安盛天平投資部首席投資官、董事會秘書章俊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規》使得投機性或看短期的資金逐漸退出定增或鎖定期較長的市場,這對保險資金是一種利好。“不排除保險資金總的投資、參與規模短暫下降后持續回升,因為隨著鎖定期延長,戰略性投資會相應增加,這符合保險資金特性;一部分短期資金退出,市場競爭性下降,參與定增或大宗交易市場的長期資金價格也會更有優勢。此外,這對業績穩定、表現良好的上市公司而言也是一種利好,其會更受資金青睞。”
值得一提的是,趙湘懷認為,這種流動性下降將帶來保險股價值提升。“《新規》長期將使得市場流動性下降,帶來高估值標的價值回調,保險股目前基本面相對較好,PEV平均約為1.2,估值水平較之2015年初低20%左右,預計未來保險股作為較低估值的白馬股,估值有望繼續提升。”
資產負債久期匹配改善
除定增外,創投、股權質押等業務對保險資金的影響亦極為有限。對于市場頗為關心的保險資金二級市場投資問題,“《新規》不影響保險資金二級市場投資。保險資金投資股票主要基于價值投資,注重長期持有帶來的增值及分紅收益,因而總體偏向于高股息、低估值的藍籌股票,在國企改革、一帶一路、PPP、產業升級、醫療健康、個人消費等領域把握機會。”某保險公司投資部門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接下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將是保險資金的重要運用方向,如支持對宏觀經濟和區域經濟具有重要帶動作用的重大工程,保險資金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實體經濟方面的投資比例有望進一步提升。”前述大型保險公司高管坦言。
他續稱,“保險資金負債端具有成本較低、周期較長等特點,隨著保險產品結構改善,產品期限進一步拉長,而基礎設施投資久期較長,收益穩定,有助于改善保險公司資產負債久期匹配情況,并穩定投資收益率。”
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保險資金運用余額140735.96億元,相較年初增長5.10%。投向上,銀行存款23604.99億元,占比16.77%;債券,占比32.99%;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7921.84億元,占比12.73%;其他投資52775.86億元,占比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