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產品費用政策均有大幅上調,速速點擊查看!”近日,搭伙保險APP向用戶推送了這條消息。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這款以“上搭伙,賺更多”為宣傳語的APP,屬于安邦保險集團旗下。通過“注冊-推廣-有獎勵”的模式,安邦開啟網銷人海戰術,力推保障型保險銷售。
另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不僅安邦,網銷人海戰術還被一些中小壽險公司采用,他們希望借此彌補自身線下營銷隊伍不足的短板。不過,這一創新模式的效果如何,還需時間來驗證。
高額提成促銷售
安邦長青樹重疾險限時狂歡月活動,在搭伙保險APP上剛剛結束。在4月28日17點至5月30日17點的活動期間,APP注冊用戶成功推廣20年期的安邦長青樹重疾險,除可獲得基礎推廣費和推薦獎勵外,還可獲得階段性獎勵。
證券時報記者看到,根據出單數量和保費規模,獎勵分為三檔,出單3件及以上,且保費合計達到4500元時,推廣費提成可達45%,外加階段性獎勵1000元。
據了解,搭伙保險這一渠道或已成為安邦保障型產品銷售的主渠道之一。在上述活動期間,記者撥打安邦保險客服電話了解安邦長青樹重疾險的購買渠道,對方告知為“網銷搭伙平臺”。
搭伙保險APP由北京搭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推出,記者查閱工商注冊資料發現,該公司屬于安邦保險集團旗下。搭伙科技注冊資本5000萬元,注冊時間為2016年10月14日,股東為北京安邦和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安邦和諧網絡注冊資本5000萬元,由北京安邦物產有限公司100%出資設立;安邦物產注冊資本5000萬元,股東為4家安邦系險企,包括安邦保險集團、安邦養老、和諧健康、安邦財險。
截至昨日,搭伙保險APP上線的產品共計26款,均來自安邦系險企,險種包括車險、家財險、健康險、意外險、壽險,以保障型為主;銷量最高的3款產品分別售出3462份、2441份、2310份,此外,安邦長青樹累計銷量為1890份,比一周前增加了1000多份。
網銷人海戰術存爭議
搭伙保險模式在業內并非獨創。通過微信公眾號或APP平臺,充分借助注冊用戶的互聯網人脈資源,以返點形式鼓勵用戶進行產品銷售,這種模式被一些業內人士稱為“網銷人海戰術”。
據記者了解,一些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也在利用這一模式,希望彌補自身營銷隊伍短板,鼓勵員工及業務員在平臺上注冊,分享產品鏈接到朋友圈。一方面銷售產品,用戶出一單即可獲得一單的推廣費獎勵;一方面“拉人頭”擴隊伍,用戶邀請好友注冊,待好友投?;虺鰡魏?,用戶可以獲得平臺直接推薦獎勵,而好友的好友注冊后,用戶還可以獲得間接推薦獎勵。
一家成立了相關平臺的保險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說,對于險企而言,這一模式的好處顯而易見,省去線下職場租金成本、內勤成本,希望用輕資產的投入實現重資產的效果。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這一模式的前景表示不看好?!罢嬲龊脴I績還要依靠有專業能力的營銷人員。”一家大型保險中介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該公司旗下銷售平臺目前的注冊用戶中,C端客戶數量幾乎是自家業務員的十倍,但客戶注冊后往往止于購買保險產品,不會繼續分享產品鏈接,缺乏后續效能。
事實上,關于這一模式,業內還存在爭議:一是它規避了監管對于營銷員單一歸屬的限制。依照相關規定,保險營銷員代為辦理保險業務,不得同時與兩家或者兩家以上保險公司簽訂委托協議;二是一些銷售保險產品的網絡平臺不具備保險代理資質;三是部分注冊用戶缺乏執業證,且險企掌握的用戶信息有限,容易在服務、理賠等環節留下后遺癥。
但有業內人士對記者稱,險企對這些爭議也可以做“解釋”。針對第一條的營銷員單一歸屬和第三條的注冊用戶沒有執業證的問題,如果他們作為用戶只做產品推介而非營銷動作,其獲得的獎勵是“推廣費”而非“傭金”,就可以視作化解了問題。關于第二條,網絡平臺的保險代理資質是必要條件,如果沒有,可以做跳轉或引流,只是銷售的效果會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