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號召 實地調研
上期所黨委書記、理事長姜巖出席簽約儀式并講話。他指出,“保險+期貨”連續兩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保障農民收入、轉移保險公司風險的創新模式,經過兩年的試點,其重要意義及推廣價值已獲得中央及各界的充分肯定。
姜巖表示,為了響應黨中央脫貧攻堅的偉大號召,上期所將堅決把金融扶貧、“保險+期貨”精準扶貧作為自身的使命擔當和政治責任。上期所從起初就明確提出了試點項目必須面向貧困區縣的要求,并專門安排扶持資金3960萬元,全力支持項目開展。希望參加項目的期貨公司不忘初心,不圖己利,不辱使命,擔負起企業社會責任,以自身的期貨專業能力為工具,切實幫助廣大膠農和貧困區縣早日脫貧。
上期所相關負責人在簽約儀式后表示,交易所將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扶貧攻堅的戰略號召以及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穩步開展“保險+期貨”精準扶貧試點項目,并爭取逐年擴大試點規模,力爭幫助橡膠產區的貧困戶們早日脫貧,以實現期貨市場服務橡膠產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初衷。
據了解,上期所對天然橡膠“期貨+保險”的項目調研始于2016年,期間多次組織赴云南、海南等地實地考察了橡膠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和當地政府、各相關部門、企業和農戶代表深入交流,聽取各方需求和建議,借鑒了各家交易所“保險+期貨”試點的開展情況及業界參與情況,并據此對所有收到的方案進行了仔細研究和反復論證。為了確保資金用途,做好后續監管,上期所將為參加試點的期貨公司開立專用子賬戶,用于相關頭寸的對沖交易,并在試點項目結束后開展效果評估工作,將實際賠付情況和項目審核結果作為當年優秀會員評選的考核指標。
創新模式 助力扶貧
上期所天然橡膠期貨成交量位居全球第一,2016年成交金額12萬億元,與國內現貨價格的相關系數高達0.95,是套期保值的有力工具。
然而,廣大膠農并不具備期貨的專業知識。此時,“保險+期貨”模式就成了有效連接膠農和期市的紐帶:由保險公司基于期貨市場上相應的天然橡膠農產品期貨價格,開發天然橡膠農產品價格險,賣給膠農或農業合作社;保險公司通過購買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的場外看跌期權產品進行再保險,以對沖天然橡膠農產品價格下降可能帶來的風險;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在期貨交易所進行相應的復制看跌期權操作,進一步轉移風險,最終形成風險轉移、各方受益的閉環。
傳統保險業往往基于“大數法則”來分散風險。但對農業險種而言,風險往往集中發生。因此農業險種一旦發生賠付,保險公司虧損概率較高。而“保險+期貨”則采取與“大數法則”不同的原理,通過上述期貨市場的對沖交易完成風險的轉移,既保障了膠農的收益,又轉移了保險公司的風險。
中國是全球橡膠最大的消費國,2016年,全球天膠總消費量約為1265萬噸,其中,我國消費量高達500余萬噸,占比約為38.5%,可謂一枝獨大。同年,全球天膠總產量約為1220萬噸,我國天膠產量約為80萬噸,占比6.5%。我國天膠自給率不足20%,進口依賴度高。與此同時,全球的天膠生產,也存在一定缺口。
對于我國云南和海南的多數產膠區縣而言,橡膠是大部分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然而,近年來天膠供不應求的現狀并沒有改善膠農的收入狀況。自2010年以來,天膠價格逐年下跌,從峰值的每噸43000元,一度跌至2015年最低點的9000元。2016年以來,雖然天然橡膠價格有明顯的回升,但是由于影響價格的因素眾多,從季節、氣候災害到病蟲害等等不一而足,給天然橡膠生產收益帶來很大的潛在風險。同時,橡膠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嚴重影響膠農收益。2016年與2011年相比,每畝橡膠生產成本費用由1050元/畝漲到1800元/畝,橡膠膠乳收購均價卻由過去的2.5萬元/噸跌至9500元/噸。膠農們辛苦勞作,收入不增反降,甚至出現割膠利潤不足以覆蓋割膠成本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