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財險在這個炎炎夏日內外煎熬,似乎正在面臨“多事之夏”。
一方面,內部,華安財險的業績同樣出現明顯下挫。該公司披露的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同比上行,凈利潤卻同比驟減9成。長期來看,2016年華安財險凈利潤則較2015年相比下滑6成。
另一方面,外部,日前上海保監局連發7封行政處罰決定書,其中3封指向華安財險。無獨有偶,5月中,另一地方保監局吉林保監局同樣下發2封針對華安財險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在公司內部亂象頻發業績下挫的背后,華安財險內部股權似乎也在面臨變動。去年7月,海航集團旗下海航資本控股的渤海金控曾表示擬以發行股份為對價收購華安財險14.77%的股權,但因海航投資(000616 公告, 行情, 點評, 財報, 圈子)總資產規模不符合要求未果。
不過,海航系似乎并未因此放棄華安財險股權。據渤海金控去年年報顯示,去年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華安財險14.77%的股權,同時,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此次交易尚需經保監會及證監會等相關主管部門批準或核準,目前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前述審批工作。
據計算,如果海航系增持華安財險一事落定,其持股比例將至34.41%,成為華安財險第一大股東。
一月內收兩地保監局處罰決定書,華安財險亂象頻發
5月17日,上海保監局連發7封行政處罰決定書,其中3封指向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具體來看,處罰決定書顯示,華安財險上海分公司在2015年至2016年7月期間犯下“兩宗罪”。第一位財務數據不真實,處罰決定書指出,公司列支“業務招待費-其他”和“公雜費-辦公用品”,實際用途與會計憑證所記載的經濟事項不符,存在虛列費用的行為。
第二為虛構中介業務套取費用,2015年至2016年7月期間華安財險奉賢支公司通過上海陸邦保險代理公司虛構保險中介業務套取費用。
處罰決定書顯示,因華安財險上海分公司涉及財務數據不真實的行為,上海保監局決定責令其改正并處罰款11萬元;因涉及虛構中介業務套取費用的行為,上海保監局決定責令其改正并處罰款6萬元。此外,當事人嚴建國以及張士英分別被處罰款2萬元以及1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本月華安財險首次被地方保監局處罰。今年5月10日,吉林保監局連發兩封行政處罰決定書,稱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通化中心支公司存在兩項違法行為。
吉林保監局指出,第一,2016年7月華安財險吉林分公司通化中心支公司列支公雜費6.97萬元,其實際用途與會計憑證所記載的經濟事項不符;第二,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該公司列支勞務費86.33萬元,會計憑證所記載的經濟事項與實際情況不符。
據此,吉林保監局決定對華安財險吉林分公司通化中心支公司罰款30萬元,時任華安財險吉林分公司通化中心支公司總經理李洪武被警告并處罰款5萬元。
此外,今年以來,華安財險還先后接到遼寧保監局、福建保監局開出的處罰決定書。
一季度凈利潤同比銳減9成,投資收益下挫拖累業績
從另一方面來看,華安財險的業績同樣出現明顯下挫。
據華安財險日前披露的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公司今年一季度保險業務收入28.9億元,同比上漲10%,但其凈利潤卻出現明顯下滑。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華安財險實現凈利潤254.95萬元,與去年一季度3271.46萬元的數字相比勁減92.21%。
長期來看,去年華安財險同樣出現保險業務收入上行凈利潤卻縮水的情況。具體來看,去年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02.75億元,同比上漲17%。但其2.92億元的凈利潤水平卻同比減少六成。
市場環境的變化成為華安財險業績下挫的重要原因之一。該公司去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投資收益3.22億元,但2015年該數字則達到14.32億元。
此外,承保虧損同樣成為華安財險業績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從去年華安財險旗下保險產品的盈利狀況來看,去年該公司保費收入前5位的險種分別是機動車輛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企業財產保險、責任保險和保證保險。數據顯示,前述5大險種中意外傷害保險、企業財產保險以及責任保險出現承保虧損。整體來看,華安財險去年前5大險種共計承保虧損5637.69萬元。
去年股權變更遇阻,海航系持股逼近第一大股東
在公司內部亂象頻發業績下挫的背后,華安財險內部股權似乎也在面臨變動。
去年7月29日晚間,海航集團旗下海航資本控股的渤海金控發布公告,稱以發行股份為對價收購廣州澤達棉麻紡織品有限公司持有的華安財險3.1億股股權,占比14.77%。經交易各方協商,華安財險3.1億股股權交易價格為17億元。
據華安財險披露的公開信息顯示,在此之前,海航資本集團以及海航投資集團共同持有華安財險占比19.64%,逼近持有華安財險20%股份的第一大股東特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股的持股數量。
海航系晉升華安財險第一大股東的路徑似乎并不順利。去年9月19日,海航投資發布公告,稱放棄華安財險部分股權優先購買權。具體來看,公告指出,保險公司出資或者持股比例超過20%的股東最近一年年末總資產不少于100億元,但截至2015年年末,公司總資產為87.64億元。
據查閱華安財險披露的今年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公告顯示,華安財險第一大股東仍為特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廣州市澤達棉麻仍持股14.77%占據公司第二大股東的位置。
盡管增持華安財險受挫,但海航系似乎仍未放棄。據渤海金控年報顯示,去年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華安財險14.77%的股權,同時,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此次交易尚需經保監會及證監會等相關主管部門批準或核準,目前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前述審批工作。
不過,曾經阻撓海航系增持華安財險的因素似乎仍然存在。據海航投資披露的去年年報顯示,去年年末公司總資產為88.98億元,仍未滿足保監會要求的百億資產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海航系增持華安財險一事落定,其持股比例將至34.41%,成為華安財險第一大股東。這似乎和監管傾向背道而馳。去年年末,保監會就修訂后的《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辦法》顯示,保險公司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上限由51%降至保險公司總股本的三分之一。保監會方面表示,對于保險公司而言,股權過于集中不利于發揮股東之間的監督制衡作用,產生損害小股東利益的問題,甚至可能進行不正當的利益輸送,對保險資金安全性和保單持有人利益構成風險隱患。
(原標題:華安財險臨“多事之夏” 5月遭兩地保監局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