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監會針對人身保險的產品開發設計、銷售管理合規等問題下發文件,進一步規范人身保險市場秩序、整治市場亂象。
萬能險回歸“本來面目”
保監會近日發布《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險企發展保障功能突出,符合損失分擔、風險同質和大數法則的人身保險產品,其中最受關注的有兩點:其一,兩全險、年金險產品首次生存保險金給付應在保單生效滿5年之后,且每年給付或部分領取比例不得超過已交保險費的20%。其二,萬能險、投連險產品設計應提供不定期、不定額追加保費,靈活調整保險金額等功能,險企不得以附加險形式設計這兩類產品。
上海法學會金融法研究會副會長、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方樂華表示,《通知》基本“切中要害”,“拿萬能險來說,就是要突出保障功能,還其"本來面目"。”
方樂華介紹,在國外成熟保險市場,萬能險主要針對中高端理財人群,“在歐美,萬能險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產生,一是傳統壽險難以抵御通脹,收益率較低;二是體現保險業向混業經營演進的創新產品;三是傳統保險市場呈現飽和狀態,迫使保險業設計出更貼近人生保障需求的產品。這類產品往往周期很長,不少產品惠及被保險人終生,甚至可以轉換為子女的壽險,達到傳承財富的作用。”方樂華表示,這種背景下,萬能險產品的設計比較復雜,“從某種角度來說,投連險可謂萬能險的初級產品,其更接近理財產品,不能保底;萬能險兼具保障和理財功能,可以根據被保險人所處的不同年齡段需求,靈活調整保障和理財的比例,從根本上說,投資理財是為了提高保障的確定性和水準,承諾保底體現了萬能險的這種特征。”
在方樂華看來,《通知》從長期看對萬能險是利好,能幫助這一險種回歸本身的發展路徑,有利今后健康發展。但短期對保險公司來說,產品調整的壓力較大。“今后設計產品時,包括對保障、理財賬戶的資金分配比例等都會有所調整。”不過,方樂華也表示,監管層調整政策時,也需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考慮到現在萬能險產品發行的數量、規模,未來相關監管細則如何落實,還要看市場的反應。
有保險公司人士表示,“快速返還主險附加萬能險”正是目前各大壽險公司在個險渠道主推的產品類型,其中,快速返還的設置、萬能險較高的結算利率是提高復雜產品吸引力的主要手段,一旦該類產品也被禁止,將給保險公司轉型帶來巨大壓力,具有較優良的業務結構的大型壽險公司也不能獨善其身。
從嚴治理銷售管理
據了解,《通知》發布后,新產品要按新要求執行。不過,《通知》對新設計開發的人身險產品和市場上的存量人身險產品均有效,保險公司需在10月1日前,對已經審批或備案的產品完成自查和整改。
在加強產品設計監管的同時,保監會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人身保險公司銷售管理工作的通知》,強化對人身保險公司銷售管理工作的監管。據保監會公開資料顯示,近三年來,壽險銷售誤導投訴高達近萬件,在人身險涉嫌保險公司違法違規類投訴中占比達八九成。雖然保監會一直在強化這方面的監管,但問題依舊明顯。
專家表示,此次保監會針對人身保險銷售管理的監管開始真正動刀。比如,以往治理銷售誤導時更多的板子打在營銷員及基層支公司身上,對于市場經營主體——保險產品、保險營銷制度的設計者、推動者——保險公司高層則少見懲處。而《關于進一步加強人身保險公司銷售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人身保險公司建立與薪酬和職級掛鉤的內部問責制度,進一步強化總公司責任,對因制度規定缺失、監督執行不到位、合規管控不力等原因導致銷售違法違規問題的,應追究相關部門和高管人員責任。目前,一系列防風險組合拳將引導險企回歸“保險姓保”,長期看保險市場發展將回到保障的正軌。